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 A.处罚方法最多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具有阶级性 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 2.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 A.预防犯罪,惩罚犯罪 B.杜绝犯罪,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 ) A.绑架罪 B.劫持航空器罪 C.爆炸罪 D.走私毒品罪 5.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 )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加重处罚 D.可以从重处罚 7.下列符合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是( ) A.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了侵害 C.不法侵害人正在磨刀准备杀人 D.不法侵害人正举枪要杀人 8.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有权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的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监狱 D.人民检察院 9.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刑罚是( ) A.吊销执照 B.罚金 C.没收财产 D.罚金和没收财产 10.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其追诉期限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1.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 12.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 ) A.外国人 B.中国人 C.中国国家工作人员 D.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3.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 14.伪造信用卡构成犯罪的,应定( ) A.信用卡诈骗罪 B.伪造货币罪 C.伪造金融票证罪 D.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15.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而构成犯罪的,应定(&n来源:91 考试网bsp; )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16.某甲伪造古代钱币若干,并用伪造的古钱币从他人手中换得价值8000余元的摩托车一辆。某甲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 D.伪造货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 17.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只能是( ) A.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B.医生 C.护士 D.医务人员 18.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 A.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B.都是自然人 C.都是一般主体 D.都是特殊主体 19.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动机不同 C.罪过形式不同 D.客观行为方式不同 20.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检察、审判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的原则 22.根据刑法理论,下列不属于行为人的意志或意识支配的有( )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E.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23.下列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 )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E.吸收犯 24.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 A.累犯 B.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E.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 25.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要区别有( ) A.罪过形式不同 B.犯罪主体有所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有所不同 D.犯罪客体完全不同 E.主观罪过内容有所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罪刑法定原则 27.犯罪构成 28.一般累犯 29.脱逃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