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刑法是指( )
A.单行刑法 B.附属刑法
C.刑法典 D.特别刑法
2.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一国刑法在什么时间内适用 B.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适用
C.一国刑法对什么人适用 D.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
A.自由主义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平等主义
4.在我国,有权对犯罪者适用刑罚的是( )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D.法院合议庭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是( )
A.训诫 B.责令具结悔过
C.赔礼道歉 D.罚金
6.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 )
A.适用最重的刑种处罚 B.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最重的刑罚
C.在法定刑的限度内判处较重的刑罚 D.在法定最高刑之上再加重一定的刑罚
7.从刑法理论上说,国事犯罪和普通犯罪相结合的犯罪,称为( )
A.混合犯罪 B.特殊犯罪
C.加重犯罪 D.重罪
8.如果事实上并不存在危险,而行为人误认为存在危险,实施所谓避险行为的,属于
( )
A.假想避险 B.故意犯罪
C.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9.关于区分罪数的标准,通常采取( )
A.犯罪构成说 B.行为标准说
C.法益标准说 D.结果标准说
10.甲为了使乙溺死而将乙推入井中,但井中没有水,乙摔死在井中( )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因果关系 B.甲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责任
C.甲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D.是意外事件,甲不负刑事责任
11.下列犯罪中,不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是( )
A.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 B.间谍罪
C.资敌罪 D.叛逃罪
12.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成立的客观要件是( )
A.使用了暴力
B.对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了暴力
C.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了暴力
D.暴力行为造成了严重结果
13.下列事故中,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是( )
A.飞行事故 B.铁路运营事故
C.水上交通事故 D.工程安全事故
1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犯罪主体是( )
A.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
C.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所有人员
D.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的非国家工作人员
15.保险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不包括( )
A.保险人 B.投保人
C.受益人 D.被保险人
16.下列行为中,不构成强迫交易罪的是( )
A.强迫他人提供服务 B.强迫他人接受服务
C.强迫他人购买商品 D.强迫他人生产商品
17.诬告陷害罪是指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到
( )
A.刑事追究 B.行政处罚
C.民事处罚 D.经济制裁
18.关于挪用资金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主体可以是单位
B.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C.侵犯了财产的所有权整体
D.挪用资金借贷给他人中的“他人”,不包括单位
19.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中的“判决、裁定”( )
A.只限于刑事判决、裁定 B.不限于刑事判决、裁定
C.只限于民事判决、裁定 D.只限于行政判决、裁定
20.关于挪用公款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B.挪用的对象不能是救灾、抢险等特定款物
C.以个人名义将公款挪用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D.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不受挪用时间的限制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洗均无分。
21.广义刑法包括( )
A.国内刑法 B.国际刑法
C.刑法典 D.单行刑法
E.附属刑法
22.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主要区别有( )
A.严厉程度不同 B.适用对象不同
C.适用根据不同 D.适用机关不同
E.确立机关不同
2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
A.故意杀人罪 B.绑架罪
C.强奸罪 D.抢劫罪
E.贩卖毒品罪
24.紧急避险中危险的主要来源有( )
A.自然灾害 B.动物的侵袭
C.疾病形成的危险 D.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
E.行为人误认为存在的危险
25.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是指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组织或者个人实施以下犯罪的行为,它们是( )
A.背叛国家罪 B.分裂国家罪
C.煽动分裂国家罪 D.颠覆国家政权罪
E.叛逃罪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刑法的溯及力
27.驱逐出境
28.犯罪客体
29.重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