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4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公法与私法的分类中,刑法属于( ) A.私法 B.公法 C.实体法 D.刑事法 2.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思想基础是( ) A.惩罚犯罪的观念 B.安抚被害人的观念 C.因果报应的观念 D.预防犯罪的观念 3.我国刑法对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 ) A.属地管辖原则 B.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 4.司法机关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行为具有( ) A.社会危害性 B.主观罪过性 C.违法性 D.刑事违法性 5.成立不作为犯的前提条件是( ) A.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义务 B.行为人负有实施积极行为的道德义务 C.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法律义务 D.行为人负有实施刑法规定的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 6.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也就是法人犯罪 B.单位犯罪只能由故意构成 C.单位犯罪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 D.对单位犯罪只适用双罚制 7.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开始实施之后、犯罪呈现结局之前 B.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 C.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 D.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未遂之后 8.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是( ) A.有期徒刑 B.拘役 C.管制 D.罚金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我国刑法规定的时效制度是( ) A.时效中断制度 B.追诉时效制度 C.行刑时效制度 D.时效延长制度 11.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危险物质”,不包括( ) A.毒害性物质 B.爆炸性物质 C.放射性物质 D.传染病病原体 12.妨害清算罪的行为方式不包括( ) A.对资产负债表作虚假记载 B.隐匿财产 C.集体私分国有资产 D.在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财产 13.贷款诈骗罪的犯罪主体( ) A.只能是单位 B.可以是单位 C.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自然人 D.只能是自然人 14.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主要的区别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C.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D.犯罪对象不同 15.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 ) A.国家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B.少数民族国家工作人员 D.汉族国家工作人员 16.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不包括侵入( ) A.国家事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B.国防建设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C.国有银行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D.尖端科学技术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17.关于贩卖毒品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主观方面是故意 B.贩卖毒品罪可以由单位构成 C.成立犯罪,要求贩卖的毒品“数量较大” D.“毒品”包括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精神药品 18.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主要的区别在于( )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C.犯罪主观方面不同 D.危害结果不同 19.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物资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应当定( )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资金罪 C.挪用公款罪 D.职务侵占罪 20.下列犯罪中,属于过失犯罪的是( &nbs来源:www.91exam.orgp; ) A.招收公务员、学生徇私舞弊罪 B.徇私枉法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 D.环境监管失职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刑法空间效力的原则有( )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属人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 E.普遍管辖原则 22.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别主要有( ) A.发生的犯罪阶段不同 B.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不同 C.侵犯的对象不同 D.犯罪未形成既遂的原因不同 E.罪过形式不同 23.下列犯罪中,不属于数罪的有( ) A.结果加重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继续犯 E.职业犯 24.我国刑法规定的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是( ) A.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C.主体是已被采取强制措施的被告人 D.没有翻供 E.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 25.玩忽职守罪与滥用职权罪的主要区别有( ) A.犯罪主体不同 B.行为方式不同 C.危害结果不同 D.主观要件不同 E.犯罪客体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罪刑法定原则 27.犯罪预备 28.假释 29.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