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6年7月自考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清晰word版)(一)
2013-04-10 19:06: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法原理与实务(一)试题
  课程代码:0091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是(   )
  A.采取绝对不定期刑 B.在溯及力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C.广泛适用类推 D.以习惯法作为刑法的主要渊源
  2.“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所体现的事管辖原则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原则
  3.刑法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陷害罪的,从重处罚。”这一规定表明诬告陷害罪
  (   )
  A.不是身份犯 B.是真正身份犯
  C.是不真正身份犯 D.是消极身份犯
  4.甲欲杀死乙,某日误将丙当作乙开枪打死,则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A.某一犯罪行为所直接危害的我国刑法保护的社会关系(   )
  B.某一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C.某一犯罪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物
  D.某一类犯罪所危害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6.甲想杀乙,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甲于是掏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故意犯罪
  7.甲向仇人乙开枪射击,连开两枪未中,在准备继续开枪的时候乙因害怕而求饶,甲于是放弃而离去,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8.医生甲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开错处方,药剂员乙不认真审查,照单发药,结果致病人服药后死亡,则甲、乙的行为(   )
  A.属任意的共同犯罪 B.属必要的共同犯罪
  C.属简单的共同犯罪 D.不属于共同犯罪
  9.对于从犯,应当(   )
  A.从轻处罚 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我国,刑罚的适用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人民法院 D.司法行政机关
  11.甲被判处刑罚,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参加了劳动,按法律规定甲在劳动中应实行同工同酬,则甲被判处的刑罚是(   )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12.下列情节中属于酌定情节的是(   )
  A.累犯 B.坦白
  C.避险过当 D.未遂犯
  13.自首成立的条件之一是(   )
  A.自动投案 B.积极退赃
  C.犯罪未被发觉 D.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14.军人甲在战时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由于没有现实危险被宣告缓刑,允许其戴罪立功,后甲确有立功表现,则对甲(   )
  A.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但仍须以犯罪论处
  B.应当撤销原判刑罚,但仍须以犯罪论处
  C.可以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D.应当撤销原判刑罚,不以犯罪论处
  15.犯走私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应以(   )
  A.走私罪处罚 B.走私罪从重处罚
  C.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并罚 D.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
  16.某非国有保险公司的普通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10万元归自己所有,甲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保险诈骗罪
  C.职务侵占罪 D.贪污罪
  17.纳税人甲缴纳税款50万元以后,采取假报出口的方法,骗取税款100万元,则对甲应当以(   )
  A.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
  B.偷税罪处罚
  C.骗取出口退税罪和偷税罪中的重罪来源:91考试网处罚
  D.偷税罪和骗取出口退税罪并罚
  18.邮政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开拆邮件200多件,并从中窃取价值二万余元的财物,造成恶劣影响,对甲应当以(   )
  A.侵犯通信自由罪从重处罚
  B.盗窃罪从重处罚
  C.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
  D.职务侵占罪从重处罚
  19.甲作为首要分子,聚众“打砸抢”,毁坏他人贵重财物,则对甲应当以(   )
  A.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处罚
  B.故意毁坏财物罪处罚
  C.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并罚
  D.抢劫罪处罚
  20.在刑事诉讼中,鉴定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鉴定,意图陷害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   )
  A.伪证罪 B.报复陷害罪
  C.诬告陷害罪 D.妨害作证罪
  21.甲在乙实施拐卖妇女罪之前向乙许诺,事后将为乙提供财物帮助其逃匿。乙实施了拐卖妇女犯罪后,甲履行诺言帮助其逃匿,则甲(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窝藏罪
  C.构成包庇罪 D.构成拐卖妇女罪的共犯
  22.甲曾因贩卖毒品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6年,甲又制造毒品,则对甲
  (   )
  A.不能从重处罚,因为不构成累犯
  B.可以从重处罚
  C.应当从重处罚
  D.应当加重处罚
  23.民政局工作人员甲挪用数额较大的救灾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其行为构成
  (   )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挪用资金罪 D.贪污罪
  24.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   )
  A.应当减轻处罚 B.可以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5.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他受到追诉,构成(   )
  A.徇私枉法罪 B.包庇罪
  C.滥用职权罪 D.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下列举动中不属于刑法上的危害行为的有(       )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精神错乱下的举动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D.人在被胁迫的情况下参加犯罪
  E.人在身体完全受到强制下的身体举动(       )
  27.不能适用死刑的对象有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又聋又哑的人
  E.盲人
  28.刑法中规定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
  A.防卫过当
  B.从犯
  C.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D.间歇性精神病人实施刑法禁止的行为的
  E.预备犯
  29.下列犯罪中,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有(       )
  A.诈骗罪 B.集资诈骗罪
  C.贷款诈骗罪 D.信用卡诈骗罪
  E.合同诈骗罪
  30.下列行为中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的有(       )
  A.以营利为目的,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B.以营利为目的,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C.在撰写的论文中,大量抄袭他人作品,情节严重
  D.以营利为目的,出版假冒他人署名的图书,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E.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录像作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刑法基本原则
  32.继续犯
  33.武装叛乱、暴乱罪
  34.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8年4月自考刑事诉讼原理与.. 下一篇全国2004年7月自考西方法律思想史..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