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6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58年公安部制定《审讯工作守则》提出了什么方针?( )
A.感化教育
B.感化争取
C.坦白从宽
D.不枉不纵
2.预审人员对事物的分析、判断、想象、综合的能力是( )
A.严谨的思维能力
B.敏锐的观察力
C.机智的应变能力
D.坚强的意志力
3.受理案件的第一步是( )
A.交接案件材料
B.审查移送案件是否符合条件
C.指定案件的受理人员
D.阅读案件材料
4.强制措施中哪个是最重的?( )
A.取保候审
B.逮捕
C.拘留
D.拘传
5.取保候审中,没收保证金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在几日内向犯罪嫌疑人宣读?( &nbs来源:91考试网p; )
A.5日
B.6日
C.7日
D.8日
6.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故意作出与犯罪事实不一致的陈述是( )
A.拒供
B.翻供
C.谎供
D.拒证
7.犯罪嫌疑人有聘请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权是《刑事诉讼法》第几条规定的?( )
A.第46条
B.第64条
C.第92条
D.第96条
8.把犯罪嫌疑人主要犯罪事实中的某一个问题作为主攻方向,采取正面进攻的方式,迫使其如实供认,从而不得不交代全部犯罪事实的讯问策略是
( )
A.避实击虚
B.攻心夺气
C.重点突破
D.引而不发
9.预审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过去的委屈、遭遇表示同情和安慰是( )
A.疏导法
B.例证法
C.自由交流法
D.心理同情法
10.犯罪嫌疑人在预审时的表现应如实写在什么文书上,作为法院审判时从宽和从严的依据?( )
A.《呈请拘留报告书》
B.《提请批准逮捕书》
C.《预审终结报告》
D.《呈请拘传报告书》
11.发现矛盾的方法之一是( )
A.重复讯问
B.循序提问法
C.探索提问法
D.跳跃提问法
12.揭露谎言的时机是撒谎就批和( )
A.欲擒故纵
B.引而不发
C.后发制人
D.集中批驳
13.分化瓦解是指预审人员利用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和( )
A.侥幸心理
B.猜疑心理
C.戒备心理
D.对抗心理
14.制作讯问笔录的方法要求要搞好预审员与谁的配合?( )
A.法官
B.管教人员
C.记录员
D.助审员
15.看守配合,根据预审办案的需要不同,分为一般配合、重点配合和( )
A.案件配合
B.审讯配合
C.日常配合
D.专项配合
16.扣押是一种( )
A.强制措施
B.强制性侦查措施
C.非强制性侦查措施
D.强制性措施
17.什么是侦查人员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对人体进行的检查?( )
A.身体检查
B.人体检查
C.人身检查
D.生理检查
18.一般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几个月?( )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四个月
19.抢劫案件犯罪嫌疑人在预审阶段的基本心理表现是( )
A.避重就轻
B.顽固对抗
C.侥幸心理
D.软磨硬泡
20.预审工作的原则之一是( )
A.实事求是
B.重证据
C.重调查研究
D.依靠群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1.预审员承担预审案件的审理工作,具体执行党和国家的( )
A.政策
B.法律
C.条令
D.条例
E.法令
22.讯问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哪几种情形?( )
A.讯问
B.调查
C.讯调同一
D.讯调分工
E.同线分工
23.保证人的条件有( )
A.与本案无牵连
B.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C.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限制
D.有固定住处与收入
E.与犯罪嫌疑人有亲戚关系
24.女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有( )
A.感情丰富
B.意志薄弱
C.敏感多疑
D.不断哭泣
E.直觉判断能力强
25.社会规劝的常用方法有( )
A.转告
B.通信
C.录音
D.录像
E.接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抢劫案件
27.重新鉴定
28.讯问笔录
29.初犯
30.讯问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