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预审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60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预审人员应当了解,在侦查工作中勘验和检查的对象是不同的,检查的对象只能是( )
A.场所
B.物品
C.人的身体
D.尸体
2.在我国,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年龄段是指( )
A.已满12岁不满18岁
B.已满13岁不满18岁
C.已满14岁不满18岁
D.已满18岁不满20岁
3.预审员在讯问中提出两种看法,并暗示出其中一种是可能的,让犯罪嫌疑人作出肯定或否定回答,这是问答法中的( )
A.特指问
B.反诘问
C.选择问
D.精度问
4.初犯的心理特点是( )
A.供与不供的动机斗争异常激烈
B.顽固抵赖,推脱罪责
C.家庭观念很强,对家总是放心不下
D.心胸狭窄,敏感多疑
5.在预审活动中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基础建设工作是( )
A.查清事件的事实真相
B.深挖余罪,扩大战果
C.保证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D.收集犯罪资料,研究犯罪活动规律
6.办案人员在去杀人犯罪嫌疑人家中搜查作案工具和血衣时,发现其家有不少淫秽书刊和
黄色影碟。处理这些物品的正确意见是( )
A.不能扣押 B.应当扣押
C.立即烧掉 D.应当追缴
7.预审人员在讯问中,把提问的问题按一般到个别的排列顺序提出,这是编组提问法中的( )
A.迂回式提问 B.循序式提问
C.探索式提问 D.直接式提问
8.犯罪嫌疑人的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应当直接交给( )
A.公安机关 B.保证人
C.人民银行 D.公安机关指定的银行专户
9.在一般情况下,具有“绝望之中求生存”心理特点的是( )
A.盗窃犯罪嫌疑人 B.走私犯罪嫌疑人
C.杀人犯罪嫌疑人 D.诈骗犯罪嫌疑人
10.在办案工作中,对与案件有联系的印章进行的鉴别和判断属于( )
A.一般技术鉴定 B.一般行政鉴定
C.刑事科学技术鉴定 D.司法化学鉴定
11.敏锐的观察力属于预审人员的( )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C.文化素质 D.心理素质
12.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方某,从公安局看守所回来之后,接受监视居住的地点应当是( )
A.行政拘留所 B.劳教所
C.公安机关的留置室 D.公安机关指定的生活居所
13.在预审活动中,由预审办案人员主持进行公开辨认时,还必须请( )
A.被害人参加 B.见证人参加
C .知情人参加 D. 法定代理人参加
14.预审人员在执行拘传的时候,至少不得少于( )
A.二人 B.三人
C.四人 D.五人
15.预审部门受理案件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是( )
A.一切法律手续完备 B.犯罪嫌疑人已经全部归案
C.证据材料齐全 D.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
16.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向预审人员“极力表白,提出交换条件”,这表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进入到( )
A.试探摸底阶段 B.对抗相持阶段
C.动摇反复阶段 D.供述罪犯阶段
17.法定的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条件是( )
A.犯罪后潜逃 B.坦白自首动机不纯
C.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 D.无取保候审条件
18.从气质上看,在讯问中具有表现沉着冷静、反应缓慢特点的是( )
A.多血质的犯罪嫌疑人 B.粘液质的犯罪嫌疑人
C.胆汁质的犯罪嫌疑人 D.抑郁质的犯罪嫌疑人
19.审查流窜盗窃案件的第一关是( )
A.查清流窜活动的地点 B.查清流窜活动的时间
C.查清流窜犯的真实身份 D.查清流窜犯销赃的地点
20.王某趁人多拥挤之机,在公共汽车上从刘某的手提兜里偷出现金1798元被现行抓获。预审员在审讯王某时说,你偷这么点钱,只要老实交待,我保证立即放你回家。这名预审员使用逼供信的种类是( )
A.指事问供 B.引供
C.诱供 D.指名问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讯问策略的特征有( )
A.隐蔽性
B.公开性
C.灵活性
D.稳定性
E.原则性
22.公开逮捕的方式方法有( )
A.在交能通工具上逮捕
B.室内逮捕
C.跟踪逮捕
D.室外逮捕
E.引诱逮捕
23.在拘捕犯罪嫌疑人时的要求有( )
A.准确
B.集中
C.迅速
D.合法
E.安全
24.目前全国预审机构设置形成的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有( )
A.预审机构已经取消
B.预审机构并入政保部门
C.取消预审部门实行侦查预审一体化
D.在侦查部门内设立单独的预审机构
E.仍然保持原来的独立预审机构
25.预审人员在深挖犯罪工作中,重点掌握的犯罪嫌疑人有( )
A.累犯
B.惯犯
C.流窜犯
D.“两劳”人员逃跑后重新犯罪的犯罪嫌疑人
E.批准拘捕在逃的犯罪嫌疑人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在预审终结时,对没有犯罪和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要提出 的意见。
27.德国的预审是由各级法院的 负责进行的。
28.我国预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主要是以 为基础的。
29.讯问只能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 负责进行。
30.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享有的十大诉讼权利中最核心的权利应该是 。
31.实践证明: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教育,只要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情理交融,人情入理,就能使理达到 的效果。
32.故意作伪证,就是故意隐瞒事实真相,提供虚假的 。
33.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 。
34.保证预审办案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必须做到案件 。
35.我国法律规定,补充侦查有退回补充侦查和 侦查两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