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浙江省2002年10月自考发展心理学试题 (打印word版)(一)
2013-04-10 19:14: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浙江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2114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整个儿童期的________行为、社会行为、________行为和情感行为的成长变化。

2.狭义的儿童期是指童年期,即介于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时期。

3.现代发展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要探索________与________两者是怎样相互作用,从而造成不同儿童行为发展的差异。

4.自然观察法的时间取样策略更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或事件,并且是一些________、 易于来源:91考试网观察到的现象。

5.现场实验法分为________和教育实验。

6.横断研究是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________的儿童同时进行研究。

7.婴儿对人的面部的知觉与儿童的________密切相关。

8.语言习得理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比较有影响的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有斯金纳的________和怀特赫斯特的________。

9.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是________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________的发展而发展。

10.皮亚杰将儿童智力发展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它们是:感觉运动阶段、________、具体运算阶段和________。

11.从情景中获得怎样的信息取决于儿童知觉和应用________两方面能力的发展。

12.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儿童和成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儿童可能采用了与成人相同但形式更为简单或者________的策略。

13.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________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发展方面。

14.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可以分为“工具性”和“________”攻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问题上,(      )是环境决定论者。
A.高尔顿          B.华生              C.皮亚杰          D.斯腾

2.在(      )之内,婴儿逐渐能将自我与非自我区分开来,逐渐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特的、与其它物体分离的实体。
A.1岁             B.3岁               C.半岁            D.5岁

3.首次提出心理年龄概念的学者是(      )。
A.比纳            B.韦克斯勒          C.推孟            D.斯腾

4.在(      )期间,婴儿对陌生人的出现表露出不安—怯生。
A.1-2岁           B.2-4月             C.7-9月           D.5岁

5.(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的最基本的成分。
A.自我            B.超我              C.道德伦理        D.本我

6.勒纳伯格认为(      )期间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A.1-5岁           B.1-3岁             C.2岁到青春期     D.5-15岁

7.(      )儿童已经能够调整自己的言语以适应不同的听者。
A.4岁             B.1岁               C.8岁             D.12岁

8.(      )发明了一种称为“视崖”的装置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9.德国心理学家(      )最早提出了智商的概念。
A.吉布森          B.皮亚杰            C.班杜拉          D.斯腾

10.(      )时婴儿已经具有稳定的延迟模仿能力,这使观察学习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成为日趋成效的学习途径。
A.1岁             B.2岁               C.3岁             D.4岁

11.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指(      )儿童。
A.4-7岁           B.6-7到11-12岁      C.2-5岁           D.12-18岁

12.(      )认为强化是儿童获得语言的主要机制。
A.吉布森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斯腾

13.我国儿童道德发展协作组研究发现,在关于行为意向与行为结果的判断上,(      )儿童大多根据后果判断。
A.3岁             B.7岁               C.5岁             D.9岁

14.(      )非常注重对错误进行分析,通过检查儿童的非正确答案以证实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使用了不成熟水平策略。
A.社会学习理论    B.行为主义学派      C.结构-功能学派   D.信息加工理论

15.(      )是人格中代表社会的伦理道德的成分。
A.自我            B.超我              C.本能            D.本我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1.遗传素质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唯一因素。(      )

2.研究表明,IQ与思考-冲动型之间的相关不高。(      )

3.干预活动就是鼓励和帮助儿童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      )

4.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喂食之类的活动对于依恋的形成是至为关键的。(      )

5.在6岁以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

6.同伴常常能够加强社会的性别角色标准。(      )

7.处于习俗水平的儿童认为遵从一系列严格规则的行为就是好的。(      )

8.儿童本来非常有兴趣的活动,如果受到明显的外来奖励,就会降低兴趣。(      )

9.父母要作为教师、作为榜样来影响儿童发展。(      )

10.恐惧的生物因素理论认为,恐惧依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      )

11.儿童发展实际上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过程。(      )

12.智力测验中,在建立儿童常模组的过程中,年龄往往是最关键的因素。(      )

13.研究发现,早期依恋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长期影响。(      )

14.替代强化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察学习的动机过程。(      )

15.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有力地说明了经验对学习技能的作用。(      )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6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 下一篇全国2007年1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