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07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
A.场依存性占优势
B.场独立性占优势
C.情感型
D.内倾型
2.某人对某种制品的用途总是有一种惯常的固定模式,很难想到它的其他用途,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定势
B.功能固着
C.认知风格
D.顿悟
3.在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在因素时发现,奠定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习惯的基础是在( )
A.小学低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B.小学中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C.小学高年级所获得的经验
D.从出生到五、六岁在家庭中所获得的经验
4.当成员之间开始熟悉,在频繁交往中结成伙伴关系时,班集体形成处于( )
A.形成期
B.同化期
C.凝聚期
D.松散期
5.教师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用列提纲的形式来板书,在这里,教师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6.一般来说,学习一篇文章之后,对这篇文章的记忆效果( )
A.中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B.开头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C.头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D.结尾部分内容记忆效果最好
7.创造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
A.独创性、流畅性、新颖性
B.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
C.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
D.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
8.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认为,影响道德行为的决定因素是( )
A.年龄
B.环境、榜样与强化
C.情境与教育
D.逻辑思维的发展
9.当学习迁移发生时来源:91考试 网,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是( )
A.普遍迁移
B.特殊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在“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学习中,小学生达到的水平是( )
A.具体水平
B.分类水平
C.认同水平
D.规范水平
11.根据心理学家布鲁姆的观点,10岁儿童智力水平达到成人的( )
A.50%
B.80%
C.90%
D.100%
12.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3.心理学家陆钦斯的“量杯实验”证明了( )
A.负迁移现象
B.学会学习现象
C.正迁移现象
D.学习现象
14.将学习动机划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它的根据是( )
A.学习动机的来源
B.动机内容的性质
C.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
D.动机持续作用的时间
15.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 )
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16.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你认为利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即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是属于( )
A.认知策略
B.智力技能
C.言语信息
D.态度
17.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8.认知建构理论关注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该理论强调学习的( )
A.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
B.主动性、积极性和社会性
C.积极性、社会性与情境性
D.积极性、主动性与情境性
19.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为( )
A.教师、学生、 学校
B.教、学、环境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学生、领导
20.某生经常将“41”写成“14”,把“b”读成“d”,分不清上下、左右、高低、里外,在进行算术运算时,常常出现算式颠倒的现象。此生的这种特征可以断定为( )
A.习惯不良
B.学习困难
C.情绪紧张
D.以上都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80分)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1.认知结构
22.问题解决
23.纪律
24.角色
25.价值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特殊能力?
27.简述概念的功能。
28.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关系。
29.简述创造性与知识经验的关系。
30.简述集体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