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__________的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进行研究的过程。
2.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包括:__________、选择观察的类型、__________、训练观察人员等几个方面。
3.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__________或事件发生的__________所进行的观察。
4.测量调查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作用;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__________作用;预测、选拔功能。
5.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功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__________。
6.教育命题是有关教育__________的语句,是对教育活动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__________。
7.归纳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__________、共变法和__________。
8.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数据推断和数据的__________等方面。
9.独立性检验是检验对同一组对象进行分类的__________分类标准是否__________的检验方法。
10.一般来说,教育调查报告由题目、__________、正文、__________及附录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及其活动过程中,形成( )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
A.科学结论
B.科学理论
C.科学思想
D.科学观念
2.研究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属于教育科学研究的( )水平。
A.直觉观察
B.探究原因
C.迁移推广
D.理论研究
3.“题录”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4.历史研究法中属于第三层次的研究是( )。
A.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研究
B.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C.搜集、整理和分析处理史料
D.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
5.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是指( )。
A.描述记录法
B.日记描述法
C.轶事记录法
D.取样记录法
6.对回收的问卷,在剔除废卷的同时,要统计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一般来说,如果回收率在( )以上,所得资料方可作出研究结论。
A.30%
B.50%
C.70%
D.80%
7.在测量调查过程中,按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的调查是指( )。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C.定距测量
D.比率测量
8.按实验假设命题“若A则B”的构成划分,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
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9.将事物的发展过程在思维中以逻辑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制定理论体系的方法称为( )。
A.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B.历史—逻辑方法
C.系统科学方法
D.发生学方法
10.判定两个样本统计量是否存在实质性差异,主要借助于( )。
A.总体参数估计
B.假设检验
C.方差分析
D.回归分析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总体
2.教育调查研究
3.教育实验研究
4.区间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