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即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______________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______________方法进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视野,为考察教育问题提供了客观基础。
2.史料评鉴通过两种途径(方法)进行:一是______________,它主要确定史料的真伪或真实性;二是______________,它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
3.按照调查手段划分,教育调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调查、调查表法(填表调查)等类型。
4.根据斯蒂文斯对测量层次的分类,把学生学科学习成绩评定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______________,而用百分制来测定学生学科学习成绩则属于______________
5.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真实验三类。
6.假设演绎是以______________为前提的演绎,教育实验研究中的______________就是一种假设演绎,其正确性要通过实践检验、理论论证或逻辑检验。
7.分类法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8.教育理论的逻辑形式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基本因素所组成。
9.统计推断的基本依据是数据的______________特征,当我们说在0.05和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两个总体参数差异显著与否,这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在得出结论时犯错误的可能性分别是______________。
10.对教育科学研究结果的评价主要从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进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研究结果涉及研究的内在效度,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的研究属于( )研究水平。
A.迁移推广
B.探究原因
C.直觉观察
D.理论研究
2.在教育研究的多种类型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首先)取决于( )。
A.研究时间
B.研究对象
C.研究目的
D.研究内容
3.历史研究法有历史性、具体性和以( )为主的特点。
A.逻辑分析法
B.历史文献法
C.阶级分析法
D.历史分析法
4.访谈过程的标准化是( )访谈调查最显著的特点。
A.结构性
B.重复性
C.集体性
D.系统性
5.使每个实验对象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对象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是( )。
A.组间设计
B.组内设计
C.单组设计
D.同组设计
6.一般来说,测验题目难度应控制在( )之间。
A. 0.10~0.90
B. 0.70~0.80
C. 0.30~0.70
D. 0.20~0.80
7.在科学史上,首先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
A.达•芬奇
B.罗吉尔•培根
C.伽利略
D.弗兰西斯•培根
8.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而形成理论,这一过程实际存在着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即“( )”。
A.探索—验证—确认
B.确认—验证—探索
C.确认—探索—验证
D.探索—确认—验证
9.表示来源:91exam.org连续型的数据资料,且反映不同数据的频数分布情况,宜选用的统计图是( )。
A.条形图
B.圆形图
C.线形图
D.直方图
10.以教育理论为主的科研成果主要以分析和阐述对某一问题的( )为主要内容。
A.实践性认识
B.普遍性认识
C.理论性认识
D.整体性认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教育科学研究
2.选题
3.教育调查研究
4.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