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体育保健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9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拉松比赛最适宜的气温为( )
A.18℃
B.28℃
C.6℃
D.32℃
2.运动员的糖补充应在比赛前多久进行较为适宜( )
A.赛前3小时前
B.比赛前30分钟后
C.比赛前2小时前或30分钟内
D.比赛前2小时后或30分钟前
3.调节生理机能的营养素( )
A.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水
B.糖、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C.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D.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4.儿童早期的专项训练的目的( )
A.是适当要求他们早些出现优异成绩
B.是对他们进行专项素质和技术训练,提高专项运动能力
C.是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训练
D.以上都不是
5.身高体重的增加是( )
A.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B.随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C.时快时慢
D.量的增加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速度时快时慢,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慢
6.运动员疾跑后不能立即站立不动,需继续慢跑的原理是( )
A.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B.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
C.有利于氧债的偿还
D.防止重力性休克
7.晕厥是暂时性知觉丧失现象,其主要发生原理是( )
A.脑部突然一时供血不足
B.循环功能障碍
C.急性心功能紊乱
D.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8.一足球男队员在比赛中,被踢伤左季肋部,诊断时应考虑到此处可能发生的内脏损伤有( )
A.肺脏、部分结肠
B.胰尾、左肾
C.胃、左肾上腺
D.以上三者都有可能
9.产生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因素是( )
A.中枢神经变化
B.饮食情况变化
C.环境的适应
D.兴趣的增加
10.反映运动强度的生理指标主要有( )
A.体重、身高
B.心率、摄氧量
C.基础代谢
D.呼吸频率
11.按一次体育课的结构,生理负荷的高峰应控制在( )
A.基本部分的中期偏后
B.准备部分
C.结束部分
D.以上都不对
12.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慢性损害最为常见,主要表现在( )
A.急性食物中毒,交通事故
B.职业病
C.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畸作用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D.以上都不对
13.绷带的螺旋形包扎适合于( )
A.颈部
B.上臂
C.膝关节
D.手腕
14.搓法适用的部位是( )
A.头
B.躯干
C.四肢
D.颈部
15.停训征候群是一些( )
A.征象
B.疾病
C.病理反应
D.以上都不对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6.室外运动场的方位最好是正南北方向。( )
17.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应以速度性项目和力量性项目为主。( )
18.心脏舒张期杂音为生理性杂音。( )
19.一般学校体育课中的最高脉率以不超过180次/分为好。( )
20.国际奥委会有明确规定禁用的兴奋剂种类。( )
21.掐法多用于急救时。( )
22.擦法可以提高局部皮肤与组织的温度。( )
23.推拿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
24.肩周炎常见于青年人。( )
25.休克是一种常见病。(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影响热能消耗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27.儿童少年的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绝对值比成年人______,相对值(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比成年人______。
28.形态测量中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是评价身体发育状况的基本指标。
29.早锻炼的目的是______,所需时间一般为______。
30.提供热能的营养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31.体育教学健康分组的组别为______,______和医疗体育组。
32.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称为______。
33.用人工被动扩张与缩小胸廓的方法,使空气重新进入肺脏,称为______。
34.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主要与两个潜在因素有关,即______和______。
35.肌肉痉挛的原因有______,___来源:91考试网___收缩频率过快和肌肉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