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全国2003年4月自考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清晰word版)
2013-04-10 19:21: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全国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40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调查问卷的核心是(      )
A.问题      
B.指导语      
C.标题      
D.答案

2.要反映统计对象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重,宜采用(      )
A.多边图      
B.条形图      
C.直方图      
D.圆形图

3.在观察时利用单向观察设备及在实验中采用“单盲”或“双盲”设计,都是为了减少或避免(      )
A.前测对后测的影响      
B.抽样误差
C.人际交互影响          
D.主观印象

4.下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具有感性特点的是(      )
A.教育经验总结法      
B.教育实验法
C.教育调查法          
D.教育观察法

5.某校四年级有50人参加数学考试,将考试成绩编制成组距为10、组数为5的次数分布表。那么该次数分布表的各组次数之和等于(      )
A.1      
B.5      
C.9      
D.50

6.无关变量来源中的“霍桑效应”是因为(      )
A.实验主试对被试的特别关注      
B.对照组模仿实验组的做法
C.被试因参与实验而提高了积极性  
D.被试的心理自然成熟

7.最能体现参与观察特点的是(      )
A.观察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观察
B.精心设计观察方案并实施
C.认真详细记录各种信息
D.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建立融洽的关系

8.从总体中提取出来、用以研究的一部分分析单位可称为(      )
A.样本      
B.样本容量      
C.研究对象      
D.抽样

9.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      )
A.整群抽样      
B.系统抽样      
C.维度抽样      
D.分层随机抽样

10.与自然科学实验法相比,教育实验法具有(      )
A.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B.研究工具的特殊性
C.研究目的的特殊性      
D.研究途径的特殊性

11.在研究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时,努力使被试原来的基础水平相当,这种做法叫做(      )
A.合理安排实验程序      
B.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C.盲法设计              
D.统计控制

12.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活动,其目的是(      )
A.重复别人的研究      
B.总结经验、完善成果
C.发现新事物、获得新知识  
D.观察和实验

13.从教育科学的某一理论或一般性陈述出发,推出新结论,推论出某特定假设,是指(      )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描述性假设      
D.解释性假设

14.建立教育科研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致性”要求,它要求各指标(      )
A.彼此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由研究目标决定
C.界定清晰,且不会相互重叠
D.能够被实际观察或测量

15.一般来讲,用于表述教育命题的语句应该是(      )
A.疑问句      
B.祈使句      
C.感叹句      
D.陈述句

16.将教育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法与间接观察法的依据是(      )
A.是否借助仪器设备
B.是否控制观察环境
C.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D.是否会有一定结构的内容

17.关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和“小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      )
A.均应以态度性问题为主
B.均应以事实性问题为主
C.前者应以态度性问题为主,后者应以事实性问题为主
D.前者应以事实性问题为主,后者应以态度性问题为主

18.教育观察法的功能主要在于(      )
A.了解行为表现      
B.回顾历史过程
C.确定因果联系      
D.区分无关变量影响

19.某同学计算出两变量的积差相关系数r=-1.来源:91考试网20,这表明(      )
A.相关程度高      
B.相关程度低
C.变化趋势相反    
D.计算有误

20.在向上累积次数分布图中,图中各点的横坐标是各组的(      )
A.组中值      
B.上限
C.下限        
D.组距

21.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分析课题价值的方法常用于(      )
A.研究设计      
B.行政验收
C.选择课题      
D.撰写报告

22.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变化,从而对研究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称为(      )
A.操作变量      
B.因变量
C.无关变量      
D.常量

23.在教育实验基本结构中,有三个基本要素,它们是(      )
A.主试、被试、变量      
B.自变量、无关变量、因变量
C.被试、自变量、因变量  
D.主试、自变量、因变量

24.在某一项教育实验中,研究者不能改变的变量是学生的(      )
A.性别      
B.学习动机
C.学习方法      
D.学习环境

25.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
A.类比      
B.归纳
C.调查      
D.综合

26.要想了解家长对小学生参加劳动所持的态度,最适宜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文献法      
D.调查法

27.研究从未有人涉足的现象、领域的课题称为(      )
A.创见性课题      
B.开拓性课题
C.热门性课题      
D.承续性课题

28.经验学习者通过对经验的实际演练而达到连贯运用程度,使之成为自己的能力或品质的一个构成部分,这是指(      )
A.经验的外演      
B.经验的反思
C.经验的内化      
D.经验的鉴定

29.同教育实验法相比,教育调查法的一个明显的局限是(      )
A.所获得的资料不可靠      
B.难以进行因果分析
C.研究信度较低            
D.研究成果不便推广

30.“大多数小学生都害怕作文,你害怕吗?”该问题易对被调查者产生(      )
A.宽大效应      
B.期望效应
C.暗示效应      
D.社会认可效应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31.教育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应怎样表述和编排?

32.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请略加说明。

33.先进教育经验的标准有哪些?

34.什么是观察记录表?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5.教育实验报告中的结论与讨论有何差异?

36.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计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37.某学区进行一项关于两种类型的数学教材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有无影响的实验研究。
在甲学校抽出教师A并使用材料1;在乙学校中抽出教师B并使用教材2。教师A任教的4个班级,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分布;教师B任教的4个班级,学生的能力较强。实验进行了9周后,每位教师使用他们各自出的试卷,对学生进行数学测验。结果表明:使用教材2的学生成绩高于使用教材1的学生成绩。
请阅读材料后回答:
(1)该项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各是什么?(2分)
(2)该实验的假设怎样表述?(3分)
(3)该实验能否说明教材2好于教材1?为什么?(5分)
(4)提出改进实验的两条建议。(4分)
38.       三(1)班学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组别 f x x2 fx2
80~85 5 10 100 500
75~80 8 5 25 200
70~75 13 0 0 0
65~70 10   
60~65 4 -10 100 400

上面是某校三(1)班学生考试成绩统计表,请认真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表中的三个空格内填上适当的数字。(3分)
(2)写出65—70这组的上限、下限、组中值、组距。(4分)
(3)计算出这个班的平均分。(3分)
(4)计算出标准差。(4分)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2年10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 下一篇浙江省2002年1月自考小学语文教学..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