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浙江省2003年1月自考小学班主任试题 (完整word版)(一)
2013-04-10 19:21: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班主任试题
课程代码:00412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2分)
1.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
  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中西学堂      
  D.天津北洋武备学堂

2.班主任必须能对新的意外的情况,特别是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作出正确、迅速、敏捷的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作出处理,这就是(     )
  A.班主任基本素质      
  B.教育教学能力
  C.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D.教育机智

3.小学班主任必须以(     )为根本指导思想,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基础。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法规

4.小学生胸廓狭小,肺容积小,呼吸肌力较弱,频率快,因而肺活量小,为此,小学生的体力活动(     )
  A.强度可适当增加,时间不宜过长
  B.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
  C.时间可适当增加,强度不宜过大
  D.时间与强度都可适当增加

5.在大小知觉方面,低年级的小学生已经能熟练地用(     )来进行直觉判断。
  A.目测            
  B.比测
  C.目测和比测      
  D.借用工具

6.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事物作出整体概括的能力很差,表述事物特征不系统,分不清主次,往往注意于各种无意义的特征而忽略了有意义的特征,高年级的学生的判断力有了较大的提高。这是小学生观察品质发展的(     )特点的体现。
  A.深刻性方面的      
  B.顺序性方面的
  C.精确性方面的      
  D.目的性方面的

7.小学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从以______为主要形式向以______为主要形式过渡是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儿童思维发展过程的质变。(     )
  A.分析思维  综合思维      
  B.判断思维  推理思维
  C.比较思维  概括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

8.小学低年级学生往往把老师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老师认为好的或受到老师称赞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但,大约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对老师的话就不是盲目听从了,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看法,甚至对老师的行为也有自己一定的评价。这说明小学生道德判断发展具有的(     )特点。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效果到动机
  C.从自律到他律      
  D.从动机到效果

9.下列不属于道德感体验的形式的是(     )
  A.思维的道德感体验      
  B.直觉的道德感体验
  C.想象的道德感体验      
  D.伦理的道德感体验

10.小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主要是在生活过程和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培养起来的。习惯的形成方式主要是靠(     )
  A.高级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      
  B.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练习
  C.高级的重复和无意识的练习      
  D.简单的重复和无意识的练习

11.处在(     )的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如果顺从自己就是朋友,否则就不是。
  A.单向帮助阶段        
  B.双向帮助阶段
  C.亲密的共享阶段      
  D.合作阶段

12._______和______是提出实践活动原则的主要依据。(     )
  A.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现代人际关系特点的反映
  B.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现代教育教学的大趋势
  C.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现代教育教学的大趋势
  D.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13.(     )是指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自正其身,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用自己“身教”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A.榜样示范原则        
  B.言传身教原则
  C.行动表率原则      
  D.以身作则原则

14.班级群体按照构成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     )
  A.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B.真实群体和假定群体
  C.正式群体和真实群体       
  D.非正式群体和假定群体

15.班主任依靠学生集体、班干部开展工作,但集体仍需外部督促和帮助,仍处于师生共同管理阶段的是(     )
  A.初建时松散群体阶段     
  B.转化中的散聚群体阶段
  C.形成时内聚集体阶段      
  D.发展成熟的集体阶段

16.运用(     ),班主任要以规范去引导和调节学生的言行,有意识地去发现、倡导和培养非成文的规范,从而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
  A.合作法         
  B.示范法
  C.强化法         
  D.规范法

17.“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原则的思想。
  A.集体教育      
  B.因材施教
  C.实践活动      
  D.启发疏导

18.班级管理的(     ),是班级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也是班级组织内部成员的行动纲领和方案。
  A.计划      
  B.组织
  C.管理      
  D.协调

19.班级工作计划是微观计划,要求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如何完成,何时完成,谁去完成等都要明确,最好能按周次排列出来,以便执行和检查,保证计划的实现,这是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的(     )要求。
  A.正确的方向性      
  B.前后的连续性
  C.检查的可能性      
  D.切实的可行性

20.班级档案中一项重要部分是学生的个人档案,学生档案可单独使用和保存,其最简括的形式是(     ),交由学校主管学生的部门保存。
  A.课堂登记卡      
  B.出勤卡
  C.成绩登记卡      
  D.学籍卡片

21.标本制作、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小发明、小创造等属于班级活动形式中的(     )
  A.思想品德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22.“五一劳动节”的劳动教育主题,“文明礼貌月”的行为教育主题都属于(     )主题。
  A.季节性      
  B.问题性
  C.知识性      
  D.系列性

23.(     )是以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锻炼身体、表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素质为目的的活动形式。
  A.文体活动      
  B.科技活动
  C.班会活动      
  D.课外阅读活动

24.课外读物的(     ),要求所选读物能配合孩子的课堂学习,帮助他们发展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A.思想性        
  B.教育性
  C.可接受性      
  D.广泛性

25.班主任用暗示手段,或借助他人他事旁敲侧击,或用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简明语言加以提示来帮助学生明白某些道理,叫(     )
  A.商讨式谈话      
  B.点拨式谈话
  C.批评式谈话      
  D.循异式谈话

26.班级个别教育的心理基础是(     )
  A.尊重学生,关心信任      
  B.严格要求,民主公正
  C.热爱学生,民主公正      
  D.热爱学生,坦诚相待

27.偶发事件涉及的范围和程度,尽管有大有小,但从其的发展来看,它具有比一般事件更大的影响,这体现了偶发事件的(     )
  A.偶然性      
  B.突发性
  C.爆炸性      
  D.危害性

28.后进生是指(     )的学生。
  A.品德差、学习差      
  B.品德差、学习不差
  C.品德不差、学习差      
  D.“智力落后”

29.(     )是根据我国小学教育的性质、任务所确立的教育目标的要求,对班主任所实施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和效果所进行的科学的评定。
  A.班级个别教育      
  B.班级集体教育
  C.班主任工作评价      
  D.教育评价

30.小学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是按照小学教育目标,以学校既定的班主任工作计划为依据的,因此肯定的评价具有(     ),否定的评价具有匡正的作用。
  A.导向作用      
  B.调节作用
  C.激励作用      
  D.鉴定作用

31.下列各项不属于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来源:91考试网内容范畴的是(     )
  A.班主任工作职责评价      
  B.班主任工作效果评价
  C.班主任自身素质评价      
  D.班主任工作内容评价

32.在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价时,(     )是评价的基础。
  A.确定标准      
  B.组织动员
  C.收集资料      
  D.分析判断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2.简述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特点。

3.简述班主任在贯彻集体教育原则时的基本要求。

4.简述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5.简述班会的意义。

6.简述榜样的作用。

三、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优秀的班集体。

2.如何转化后进生。

Tags:自学考试 历年真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全国2006年1月自考现代语言学试题.. 下一篇全国2005年10月自考现代语言学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