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 )的知识。
A.文化
B.思维
C.物质
D.事实
2.科学研究体系、科学后勤部门和科学管理机构共同组成了科学的( )
A.社会结构
B.硬件
C.软件
D.劳动对象
3.科学工作者设计假设、利用证据,通过调查、实验、思维加工获取科学知识,这是科学活动过程中的( )阶段。
A.探索
B.解释
C.考验
D.思考
4.人们将能够产生新的想法和做出新的产品的能力称为( )
A.实践能力
B.操作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5.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是创造性探讨教学( )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
A.把握问题
B.发展推广
C.推论
D.发现
6.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用的时间不同,教育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
A.总结性评价
B.预见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结论性评价
7.广义的教育评价又称( )
A.外部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国家评价
D.宏观评价
8.人类基因组含有碱基对的数目为( )
A. 30万
B. 10亿
C. 20亿
D. 30亿
9.综合学科和横向学科的不断出现和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作用和渗透,体现了当代科学发展的( )
A.方法化趋势
B.社会化趋势
C.整体化趋势
D.定量化趋势
10.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是( )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酶工程
D.发酵工程
11.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最大压力来自( )
A.工业化压力
B.人口压力
C.市场压力
D.地域压力
12.近代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开始于18世纪康德提出的( )
A.板块学说
B.聚变理论
C.星云假说
D.日心说
13.粒子的寿命有长有短,其中稳定的“长寿命”粒子是( )
A.轻子
B.电子
C.中子
D.传播子
14.物质的最小构成单位是夸克和( )
A.分子
B.原子
C.轻子
D.电子
15.青少年利用一定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实际操作,独立地完成某种实物作品,这是科技活动中的( )
A.实验法
B.创作法
C.研究法
D.制作法
16.科学论文的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 )论据两种。
A.应用
B.假设
C.理论
D.文字
17.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获得的数据、资料属于( )
A.事实论据
B.理论论据
C.实践论据
D.逻辑论据
18.用简明的文字表明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及其价值和意义,这是科学论文( )部分的功能。
A.摘要
B.引言
C.题目
D.论证
19.在科学论文的论证部分,循着一个逻辑线索,一步步展开、一层层深入来完成论点的建立,这种写法称为( )
A.直线推论式
B.并列分论式
C.立论式
D.混合式
20.计算机内部对信息的处理采用的是二进制,用二进制形式编制的程序叫做( )
A.高级语言程序
B.算法语言程序
C.编译语言程序
D.机器语言程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科学教育的基本特性包括( )
A.客观性
B.理智性
C.实践性
D.准确性
E.进取性
22.人的价值规范结构包括( )
A.道德结构
B.意志结构
C.知识结构
D.能力结构
E.审美结构
23.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包括( )
A.酶
B.蛋白质
C.细胞
D.核酸
E.氨基酸
24.材料可分为( )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D.结构材料
E.高分子材料
25.人的操作能力品质具有( )
A.全面性
B.迅速性
C.准确性
D.协调性
E.灵活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统称为 。
27.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提出的种种要求只有通过 才能真正转变成学生头脑中的东西。
28.在科学教育中,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程序包括发现过程的 和发现过程的教学。
29.根据评价的指标性质不同,教育评价可分为 评价和绝对评价。
30.当代科技发展有两种形式:一是突破,二是 。
31.一切生命活动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32.微电子技术领域中最主要的技术是 技术。
33.科技活动培养目标的重点是科学意识和 的培养。
34.科技活动方案分为一次活动方案和 活动方案两种。
35.根据阐述论点的角度不同,科学论文可分为立论和 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