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408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逻辑的科学概念即科学理论,也叫______。
2.综合理科的认识论基础即______。
3.运用发现法一般分为两个程序:一是发现过程的设计,二是______。
4.决定评价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关键是________。
5.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通常称之为______。
6.根据作用力的特点,粒子分为强子、轻子和______三大类。
7.根据哈勃定理,宇宙的开端距今大约______年。
8.微电子技术研究的重点是______,标志其水平的指标之一是______,即在一定尺寸芯片上能做出多少个晶体管。
9.青少年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______,社团活动是科技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知识的发生发展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复合的结果,这是( )的观点。
A.发生认识论
B.内化学说
C.会合论
D.进化的选择论
2.人在接受信息时,新信息与反馈回来的老信息之比为1∶100000,体现了( )
A.神经网络的封闭性
B.神经网络的开放性
C.认知结构封闭耦合
D.信息内化论
3.提出学习者可以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的是( )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布鲁纳
D.布卢姆
4.遗传学研究的是( )的结构与功能。
A.蛋白质
B.基因
C.细胞
D.DNA
5.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即( )
A.分子生物学
B.发育生物学
C.神经生物学
D.生态学
6.粒子的基本力电磁力的传播子是( )
A.中间玻色子Z0
B.光子
C.胶子
D.W+W-
7.地球的年龄据测量已有( )
A.47亿年
B.100亿年
C.150亿年
D.200亿年
8.学生在科技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走出课堂和学校,面向社会,这是( )的要求。
A.自主性原则
B.实践性原则
C.创造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9.智力激励法即讨论法由创造学创始人( )首先提出。
A.奥斯本
B.诺依曼
C.弗里德曼
D.伽莫夫
10.在基础性活动和动手操作项目中广泛采用的基本方法是( )
A.研究法
B.调查法
C.教练法
D.制作法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科学教育的特性有( )
A.客观性
B.理智性
C.实践性
D.准确性
E.进取性
2.STS教育的特征是( )
A.强调参与,学生是主人
B.技术更重视了
C.重视价值取向
D.文理兼容与交叉,问题式教学
E.素质教育取代精英教育
3.等级评分制的意义表现在( )
A.使学生评价更为合理
B.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C.促进学校教学和管理上的改革
D.促进初中就近入学和薄弱学校改造
E.丰富了学校科学评价体系
4.当代科学发展的特征是( )
A.方法化
B.整体化
C.定量化
D.国际化
E.社会化
5.下列属研究社团的是( )
A.计算机小组
B.环保小组
C.天文小组
D.小发明小组
E.激光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