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教育技术试题
课程代码:0041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论基础是( )
A.学习理论
B.教学理论
C.传播理论
D.系统科学
2.在教育传播活动中,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是( )
A.教育传播模式
B.教育传播媒体
C.教育传播通道
D.教育传播环境
3.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 )
A.戴尔
B.斯金纳
C.桑代克
D.普莱西
4.在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教学传受双方的中介物是( )
A.教师
B.学生
C.班风
D.计算机课件
5.收录机上外接插孔EAR,可( )
A.外接喇叭
B.外接话筒
C.外接耳机
D.外接收音机
6.投影银幕上的图像画面出现几何失真(上宽下窄),这是由哪一种原因造成的?( )
A.投影片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C.投影仪菲涅尔透镜失真
D.投影仪与银幕不平行
7.反转片冲洗法制作幻灯片的正确步骤是( )
A.显影、定影、漂白、曝光、水洗和凉干、装架
B.漂白、显影、定影、水洗、凉干、装架
C.显影、漂白、曝光、显影、定影、水洗、凉干、装架
D.显影、曝光、漂白、显影、定影、水洗、凉干、装架
8.有一只镜头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如果在拍摄幻灯底片时,选用光圈值是8,则此时照相机镜头的进光孔直径为( )
A.0.16mm
B.6.25mm
C.7.5mm
D.1.4mm
9.一只定阻式扩音机有输出接线端子04Ω、8Ω、16Ω、32Ω、250Ω。现有两只阻抗为4Ω的喇叭与扩音机相联,应将两只喇叭( )
A.串联接在0~4Ω端子上
B.并联接在0~4Ω端子上
C.串联接在0~8Ω端子上
D.并联接在0~8Ω端子上
10.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1.CAI系统中的’教师”是指( )
A.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教师
B.有学科教学经验的教师
C.软件的制作者
D.课件的研制者或选择者
12.适用的教学材料一般有( )
A.现代的
B.修改的
C.新编制的
D.三种情况都有
13.作为设计教学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加涅的学习理论 来源:91 考试网;
B.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C.奥苏伯尔的教学理论
D.赞可夫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
14.教学目标是( )
A.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B.总体目标
C.具体问题的子目标
D.三种说法都对
15.赞可夫提出的高难度、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其含义是( )
A.教学内容越难越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B.教学进度越快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就是高标准,严要求
D.以“最近发展区”确定难度、速度与深度
16.在当前,对于传统的教学设计( )
A.应该一概否定
B.可以全盘继承
C.要运用现代教学设计克服其局限性
D.只要将现代教学媒体运用其中就可以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________,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学习的发展。
2.教育技术学所指的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及学校卫生条件。
3.教育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良好的________。
4.斯金纳认为,在学习时,练习虽然重要,但关键的变量是________。
5.表征教育信息的符号可以分语言符号和________两大类。
6.“经验之塔”分为三大部分,其中抽象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
7.胶片的曝光量是由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___和胶片的感光度决定。
8.透射式幻灯机是根据透镜成像原理设计的,即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会聚照亮幻灯片,再通过放映镜头在银幕上形成________、放大的幻灯片图像。
9.投影仪中聚光系统包括光源、反光碗、新月镜和________。
10.定阻式扩音机与喇叭配接时,应满足________和功率匹配两个条件。
11.制作电视教材,首先要编写稿本。稿本分文字稿本和________稿本两种形式。
12.采用录像机射频输出(RF OUT)与电视机联接时,则联接电缆的另一端应插入电视机________插孔上。
13.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是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测验和________的教学辅助系统。
14.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和________组成。
15.根据教学评价概念的界定,教学评价以________为依据,以________为手段。
16.要对教学媒体做出合理的选择,教学设计者必须________,理解媒体选择中应考虑的诸因素,________。
17.教学目标阐明的主要教学理论依据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理论。
18.教学理论是为解决________而研究________的科学。
19.教学设计是在满足信息社会对________等急切需求中应运而生,它是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教育规模
2.“经验之塔”
3.多媒体技术
4.CAI课件
5.教学策略
6.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