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38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是( )。
A.5~5岁半
B.2~4岁
C.3~4岁
D.3岁半
2.“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3.下列属于4~5岁幼儿特征的是( )。
A.爱模仿
B.个性初具雏形
C.情绪作用大
D.开始接受任务
4.在音乐课上,为了发展儿童的有意注意,最恰当的做法是( )。
A.以自己形象的表演吸引儿童的注意
B.利用多种形象的教具
C.让儿童做游戏
D.更多地让儿童欣赏优美的音乐
5.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
6.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 )。
A.12~23岁
B.10岁左右
C.3~5岁
D.6个月内
7.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难辨别的是( )。
A.圆形
B.半圆形
C.正方形
D.三角形
8.“视觉悬崖”可以测查婴儿的( )。
A.距离知觉
B.方位知觉
C.大小知觉
D.形状知觉
9.下列属于传导性推理的陈述是(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10.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11.有个孩子很喜欢长颈鹿,有一天他对小朋友说:“我家有一头真的长颈鹿。”这说明( )。
A.幼儿想象的独特性
B.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C.幼儿想象的情绪性
D.幼儿想象不受外界刺激的影响
12.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
A.直观的概括
B.语词的概括
C.动作的概括
D.知觉的概括
13.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
14.让儿童比较两个物体,他们会依次找出物体的( )。
A.相同处、不同处、相似处
B.相似处、相同处、不同处
C.不同处、相似处、相同处
D.不同处、相同处、相似处
15.老师问一个4岁幼儿:“森林里有三只小兔,被老虎吃了一只,还剩几只?”孩子听完就大声哭起来。这表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 )。
A.是对个别的理解而非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B.是简单的、表面的而不是复杂深刻的
C.依靠的是具体形象而非语词
D.是情绪性的而非客观的
16.将薄纸条贴在嘴唇边,通过比较发音时纸条的不同变化,可以帮助孩子学习什么字母的发音?( )
A.f
B.b、p
C.m、n
D.zh、ch、sh
17.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
18.儿童对“上下、左右、里面、后面”四个方位词的掌握顺序应是( )。
A.上下、左右、里面、后面
B.上下、里面、后面、左右
C.上下、后面、里面、左右
D.上下、左右、后面、里面
19.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
B.思维
C.感知觉
D.自我意识
20.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
A.行动过程中的坚持性
B.行动的动机
C.行为的强度
D.行为过程中的态度
2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
22.表现出“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23.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最大特点是( )。
A.破坏性
B.情绪性
C.目的性
D.情境性
24.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
B.“我要吃!”
C.“这是什么?”
D.“这儿有个苹果。”
25.持“二因素论”的心理学家是( )。
A.霍尔
B.盖塞尔
C.吴伟士
D.维果茨基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什么作用?
2.为幼儿创造言语交往的条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3.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
5.活动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何作用?
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试论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2.联系实际,谈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基本特点。
3.试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