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
1.关于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及动力因数,正确的有( )。
A.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满载的情况下绘制的
B.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空载的情况下绘制的
C.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半载的情况下绘制的
D.对不同海拔、荷载下的动力因数D,应乘以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又称为“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
E.海拔越高,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越小
2.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种类有( )。 A.特殊最小半径
B.极限最小半径
C.一般最小半径
D.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E.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3.关于纵坡与坡长,正确的有( )。
A.对陡坡长度必须加以限制
B.对于高速公路,即使纵坡为2%,其坡长也不宜过长
C.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D.坡长是指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
E.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1%
4.应设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等级有( )。
A.三级公路
B.高速公路
C.二级公路
D.一级公路
E.四级公路
5.关于丘陵区采用的匀坡线和直连线,正确的有( )。
A.匀坡线是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地面点的连线
B.匀坡线是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纵断面设计线
C.匀坡线是指全线纵坡均一
D.直连线是指两相邻控制点间以直线相连
E.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路线宜走匀坡线和直连线之间
6.关于数字地面模型,正确的有( )。
A.数字地面模型简称MDT
B.数字地面模型简称DTM
C.数字地面模型有很多形式,如散点式、矩形格网式等
D.借助数字地面模型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公路CAD系统的集成,完成公路勘测设计自动化,这正是目前人们研究的方向之一
E.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尚未得到重视和应用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定线
2.平均纵坡
3.设计车速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为什么要避免在竖曲线的顶部、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2.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的主要优缺点各是什么?
3.路肩的作用是什么?
七、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某汽车在公路上以IV档作上坡行驶,已知驶入坡道的速度V1=60km/h,坡道上的滚动阻力系数f=0.025,坡道的坡度为i,IV档的动力特性曲线方程为D=-1.4778×10-5V2+8.8668×10-4V+0.0367,其中D为动力因数,V为车速(km/h),动力因数D的“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又称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0.95。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换档,试计算:(1)今欲不换档以动力上坡,坡道的坡度为6%,驶出坡道的速度V2为该档位的临界速度,则此坡段长度可设多少?已知坡长L计算公式为L= (m),其中D1和D2分别为相应于V1和V2的动力因数;(2)若要求行驶速度不过分降低,驶出坡道的速度V2=40km/h,并已知坡道长度为300m,则此坡段可设多大的坡度?
2.如图1所示,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插入的回旋曲线的参数为A,以回旋曲线起点(即ZH点)为坐标原点,以ZH点处回旋曲线切向为x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回旋曲线上任意一点p距ZH点的距离为L,p点处的缓和曲线角为β,p点处曲率半径为ρ,试根据图示关系推导公式:(1) ;(2)p点坐标(x,y)为x= 和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