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18分,第2题17分,共35分) 1.某建设单位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组织某建设项目施工承包的招投标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的要求,该工程工期定为两年,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决定该工程在基本方案确定后即开始招标,确定的招标程序如下:
(1)成立该工程招标领导机构。
(2)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
(3)发出投标邀请书。
(4)对报名参加投标者进行资格预审,并将结果通知合格的申请投标人。
(5)向所有获得投标资格的投标人发售招标文件。
(6)召开投标预备会。
(7)招标文件的澄清与修改。
(8)建立评标组织,制定标底和评标、定标办法。
(9)召开开标会议,审查投标书。
(10)组织评标。
(11)与合格的投标者进行质疑澄清。
(12)决定中标单位。
(13)发出招标通知书。
(14)建设单位与中标单位签订承发包合同。
问题:
(1)指出上述招投标程序中的不妥和不完善之处。
(2)该工程共有七家投标人投标,在开标过程中,出现如下情况:
①其中1家投标人的投标文件没有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密封和加盖企业法人印章,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标作无效投标处理;
②其中1家投标人提供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书是复印件,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标作无效投标处理;
③开标人发现剩余的5家投标人中,有1家的投标报价与标底价格相差较大,经招标监督机构认定,该标作无效投标处理。
指出以上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3)施工招标标底有什么作用?
(4)在我国,解决合同争议方式有哪些?
2.某工程项目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三个不同性质的施工单位承担该项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务,建设单位分别与A公司签订了土建施工合同;与B公司签订了设备安装合同;与C公司签订了电梯安装合同。三个合同协议中都对甲方提出了一个相同的条款,即“建设单位应协调现场其他施工单位,为三家公司创造可利用条件”。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A公司在签订合同后因自身资金周转困难,随后和承包商D公司签定了分包合同,在分包合同中约定承包商D按照建设单位(业主)与承包商A约定的合同金额的10%向承包商A支付管理费,一切责任由承包商D承担。
事件2:由于A公司在现场施工时间拖延5天,造成B公司的开工时间相应推迟了5天,B公司向A公司提出了索赔。
事件3:顶层结构完成,A公司拆除塔吊,改用井架运输材料,C公司原计划由甲方协调使用塔吊将电梯设备吊上9层楼顶的设想落空后,提出用A公司的卷扬机运送,A公司提出井架吨位不足,不能运送。最后,C公司只好为机房设备的吊装重新设计方案。C公司就新方案的实施引起的费用增加和工期延误向建设单位提出索赔。
问题:
(1)事件1中A公司的做法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其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事件2中B公司向A公司提出索赔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正确的做法。
(3)事件3中C公司向建设单位提出的索赔是否合理?理由是什么?
(4)引起施工合同主体纠纷的成因有哪些。
(5)承包人索赔成立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