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自学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历年真题分类检索

2006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专科)模拟试卷(二)(一)
2011-01-21 09:32:0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指()

A.地坛

B.都江堰

C.天坛

D.殷墟

参考答案: B

都江堰

----------------------------------------

2、“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这里的“他”指的是()

A.郭沫若

B.鲁迅

C.邓小平

D.茅盾

参考答案: B

鲁迅

----------------------------------------

3、秦牧《散文创作谈》一文中用了一个比喻:“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但如果一个小小园林中有一堆乱石,却很容易破坏园林之美。”这个比喻是为了说明()

A.长篇小说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B.在诗歌和散文中,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C.戏剧文学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D.文学写作选择材料的要求更高一些

参考答案: B

在诗歌和散文中,对于语言的要求更高一些

----------------------------------------

4、杨宪益《菊花》一文谈到,从陶渊明开始,人们对菊花的观念发生的变化是()

A.把菊花视做长寿药物

B.把菊花作为坚贞高洁的人格象征

C.把菊花当做玩赏的对象

D.把种菊花当做一种专门学问

参考答案: B

把菊花作为坚贞高洁的人格象征

----------------------------------------

5、宗璞的《哭小弟》一文抄录了小弟周围同志赞扬小弟的信,这里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A.铺垫

B.侧面烘托

C.对比

D.行动描写

参考答案: B

侧面烘托

----------------------------------------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盘庚之迁”史实是为了()

A.驳斥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

B.说明只要做得正确,就不必后悔而改变计划

C.向皇上陈述变法的必要性

D.向百姓解释变法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B

说明只要做得正确,就不必后悔而改变计划

----------------------------------------

7、被比做“乡间母亲”的是()

A.长城

B.地坛

C.都江堰

D.黄河

参考答案: C

都江堰

----------------------------------------

8、“那把长锸,千百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戟钢锤反复辩论。”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借代

B.比喻

C.拟人

D.暗示

参考答案: C

拟人

----------------------------------------

9、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代政治家是()

A.王安石

B.孟子

C.魏征

D.欧阳修

参考答案: C

魏征

----------------------------------------

10、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一文体裁是()

A.演讲稿

B.驳论文

C.谈话

D.文艺专论

参考答案: A

演讲稿

----------------------------------------

11、下列属非文艺性说明文的是()

A.《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B.《桥的运动》

C.《苏州园林》

D.《菊花》

参考答案: A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

12、以对话形式展开说明的说明文是()

A.《苏州园林》

B.《菊花》

C.《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D.《桥
Tags:自考试题及答案 自考试卷答案 自考试卷下载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6年1月自考大学语文(专科)模拟.. 下一篇2005年10月自考政治经济学原理冲..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