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宁可故意超标排污,也不采取措施治理污染,造成“企业受益、百姓受害、国家治理”的不公平现象。试针对这一现象从立法、行政和司法的角度分析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律在实施中存在的障碍。 参考答案: (1)立法因素:法律规定过于原则,不具体;追究违法者责任的法律程序规定不明确;处罚力度较低;具体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行政执法程序和制度实施的程序规定不具体;缺乏公益诉讼的规定等。(共3分。每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3分。)(2)执法因素:地方政府对环境执法的不当干预;环保部门执法能力不足: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等。(共3分。每小点1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3分。)(3)司法因素:法院往往不愿意受理环境纠纷案件;法官处理环境纠纷案件的能力不足;司法对受害人的救济不力,效果不佳等。 ----------------------------------------2、试论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原理以及我国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法律制度。 参考答案: (1)外部不经济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列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不利影响。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是将外部的不经济性内部化,即由产生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来承担消除影响的所有费用,以实现社会的公平。(2)就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而言.将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商接管制方法,就是由国家制定环境法律,以行政控制标准的形式规定活动者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允许数量和方式。它又可分为末端管制和全程管制两类。第二,经济刺激方式,包括市场刺激和非市场性刺激两大类。市场刺激方式即依照柯斯定理。先根据允许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设定“排污权”。再将“排污权”作为市场交易的标的予以流通或消费。最终达到控制污染排放的目的。非市场性刺激则是由国家通过价格、税收、标志、抵押金、补助金、保险、信贷和收费等手段迫使生产者或消费者把他们产生的外部费用纳人其经济决策之中。(3)我国与之密切相关的法律制度包括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以及清洁生产制度和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制度等。 ----------------------------------------1、什么是环境标准?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我国的环境标准分为如下5类: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以硬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评分参考】对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三类标准的回答,只要答对一项即可给1分。 ----------------------------------------2、简述“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区别。 参考答案: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环境噪声“与“环境噪声污染”的区别在于是否超过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简述我国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参考答案: 耕地占用补偿制度是指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对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开垦耕地汁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