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000+100000=200000(元) 盈利=销售收入-总成本=200000—200000=0 因此.该企业处于不盈亏的状态。----------------------------------------2若企业希望采取扩大销售占领市场的策略,从而降低价格20%以占领市场,那么该企业的w产品销售应达到多少件时,该企业才能保本。 参考答案: ①降价后的单价:20×(1—20%)=16(元) ②计算降价后的贡献毛益: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6-10=6(元) ③计算盈亏临界点的产量: 盈亏临界点的产量=盈亏临界点产量总固定成本/贡献毛益=100000/6=16667(件) ④因此应增加产量:16667—10000=6667(件) ①降价后的单价:20×(1—20%)=16(元) ②计算降价后的贡献毛益: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6-10=6(元) ③计算盈亏临界点的产量: 盈亏临界点的产量=盈亏临界点产量总固定成本/贡献毛益=100000/6=16667(件) ④因此应增加产量:16667—10000=6667(件)----------------------------------------1甲零件每年需用量为4500个,该厂的剩余生产能力如不制造甲零件,生产设备也无其他用途。 参考答案: 自制方案的预期单位变动成本=15+5+4=24(元) 外购方案的预期单位成本=30(元) 所以,自制方案的成本较低,如自制可节约成本(24—30)×4500=-27000(元) 自制方案的预期单位变动成本=15+5+4=24(元) 外购方案的预期单位成本=30(元) 所以,自制方案的成本较低,如自制可节约成本(24—30)×4500=-27000(元)----------------------------------------2甲零件每年需用量为4500个,该厂的剩余生产能力如不制造甲零件,生产设备可以对外出租,每月可得租金收入l100元。 参考答案: 衡量两个方案的成本孰低: ①自制方案: 变动成本总额=24×4500=108000(元) 机会成本=1100×12=13200(元) 相关成本总额=108000+13200=121200(元) ②外购方案: 相关成本总额=30×4500=135000(元) 由于自制方案的成本较低,应自制甲零件。 衡量两个方案的成本孰低: ①自制方案: 变动成本总额=24×4500=108000(元) 机会成本=1100×12=13200(元) 相关成本总额=108000+13200=121200(元) ②外购方案: 相关成本总额=30×4500=135000(元) 由于自制方案的成本较低,应自制甲零件。----------------------------------------3白制方案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15000元。 参考答案: 计算成本分界点: 自制与外购方案的无差别点业务量=15000/(30-24)=2500(个) 决策结论: ①当甲零件的全年需要量小于2500个时,外购方案较优。 ②当甲零件的全年需要量等于2500个时,自制与外购方案均可。 ③当甲零件的全年需要量大于2500个时,自制方案较优。 计算成本分界点: 自制与外购方案的无差别点业务量=15000/(30-24)=2500(个) 决策结论: ①当甲零件的全年需要量小于2500个时,外购方案较优。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