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三、常见病辨证论治 |
(一)治则与治法 |
1.治病求本 |
(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 (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 |
|
2.扶正与祛邪 |
(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 (2)扶正祛邪的运用 |
|
3.调整阴阳 |
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 |
|
4.三因制宜 |
(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 |
|
(二)常见病的辨 证论治举例 |
1.感冒 |
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疫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咳嗽 |
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药 |
|
3.喘证 |
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虚型喘证的症状、治法、方药 |
|
4.不寐 |
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药 |
|
5.胃痛 |
胃寒、食滞胃痛、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药 |
|
6.呕吐 |
外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的症状、治法、方药 |
|
7.泄泻 |
伤食泄泻、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的症状、治法、方药 |
|
8.便秘 |
热结肠胃、肝脾气郁、津亏血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药 |
|
9.头痛 |
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瘀血头痛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0.眩晕 |
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1.淋证 |
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2.阳痿 |
心脾两虚、肾阳不振、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3.郁证 |
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4.虚劳 |
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肺阴虚、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5.痹证(关节痹痛) |
行痹、痛痹、着痹、延痹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6.中暑 |
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7.疮疖 |
热毒蕴结、暑热浸淫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8.乳癖 |
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药 |
|
19.瘾疹 |
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0.痔疮 |
(1)内痔: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药 (2)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1.跌打损伤 |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损伤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2.月经不调 |
(1)月经先期:肾气虚、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药 (2)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的症状、治法、方药 (3)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肝郁的症状、治法、方药 (4)月经过多:脾虚、血瘀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3.痛经 |
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3.带下病 |
湿热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4.积滞 |
食滞、脾虚的症状、治法、方药厌食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5.鼻渊 |
肺经热盛、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6.口疮 |
脾胃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药 |
|
27.咽喉肿痛 |
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药 |
|
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
(一)藏医药 |
1.藏医基础知识 |
(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 (2)藏医的治疗方法 |
|
2.藏药基础知识 |
(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 (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 (3)配伍方法、原则 (4)剂型和用药禁忌 (5)常用方剂 |
|
(二)蒙医药 |
1.蒙医基础知识 |
(1)三根、七素、三秽的内容 (2)七素与三根的关系 |
|
2.蒙药基础知识 |
(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 (2)组方依据和准则 (3)传统剂型 (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 |
|
五、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 |
(一)血常规检查 |
1.白细胞计数 |
(1)正常值参考范围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