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ABCD 五、个人所得税 (一)个人所得税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注意】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不仅包括个人还包括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 (二)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者、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及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 纳税人类别判定标准承担的纳税义务 (1)居民纳税人住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只要具备一个就成为居民纳税人: ①住所标准:“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 ②居住时间标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日。在计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临时离境”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负有无限纳税义务 (2)非居民纳税人(1)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 (2)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 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只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向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题·单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人员中,属于中国居民纳税人的是( )。 A.外籍个人甲2008年9月1日入境,2009年10月1日离境 B.外籍个人乙来华学习200天 C.外籍个人丙2009年1月1日入境,2009年12月31日离境 D.外籍个人丁2009年1月1日入境,2009年11月20日离境 『正确答案』C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个人所得税居民纳税人的有( )。 A.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 B.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天的个人 C.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 D.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 『正确答案』AB 【例题·判断题】把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的标准是住所。(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把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分为居民和非居民的标准是住所和居住时间。 (三)个人所得税的应税项目、税率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 1.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 (1)工资、薪金所得(简称工薪),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工薪所得不包括:独生子女费;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品补贴;托儿补助费;差旅费补贴、误餐补助;按照省级以上规定比例提取并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承包) (4)劳务报酬所得。(个人从事非雇佣的各种劳务) (5)稿酬所得。(个人出版图书,或者发表文章)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专利或者著作权)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持有股权、债权) (8)财产租赁所得。(个人租房,租车) (9)财产转让所得。(个人转让有价证券、股票、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 (10)偶然所得。(个人得奖、中奖、中彩)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2.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相结合的税率体系。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5%~45%(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3%-45%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 补充: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1不超过1500元部分30 2超过1500元至4500元部分10105 3超过4500元至9000元部分20555 4超过9000元至35000元部分251005 5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部分302755 6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部分355505 7超过80000元部分4513505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超额累进税率(5级); (3)稿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故实际税率为14%; 20%×(1-30%)=14% (4)劳务报酬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 (5)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 (四)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1.工资、薪金所得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2000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自2011年9月1日起费用减除额调整为3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2000或4800(外籍人员)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一速算扣除数 =(每月收入额-费用)×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题·计算题】小张2011年11月取得薪金6000元,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全月应纳税所得额1500元以下的税率3%;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元的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 [答疑编号3083030901] 『正确答案』应纳税所得额:6000-3500=2500(元)。 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应纳所得税额。 第一种方法是按照速算扣除数简易计算法计算: 2500×10%-105(速算扣除数)=145(元)。 第二种方法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定义分解计算: 1500×3%+(2500-1500)×10%=45+100=145(元)。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了解) 4.劳务报酬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2)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劳务报酬所得的实际执行情况,相当于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补充】对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50000元的部分,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额后再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超过50000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因此,劳务报酬所得实际上适用20%、30%、40%的三级超额累进税率。 【例题·判断题】个人取得的工资所得按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按年征收个人所得税。( ) [答疑编号3083030902]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个人取得的工资所得按月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 5.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 (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 (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 【注意】稿酬所得减征30%。 【例题·单选题】李某2010年5月取得一次性稿费收入500元,则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 A.70元 B.100元 C.0元 D.50元 『正确答案』C 6.财产转让所得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税费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无扣减项)——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 【例题·单选题】王某购买福利彩票支出500元,取得中奖收入15000元,其应纳个人所得税为( )。 A.2900元 B.750元 C.3000元 D.725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0×20%=3000(元)。 【例题·单选题】某画家2009年8月将其精选的书画作品交由某出版社出版,从出版社取得报酬1O万元。该笔报酬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适用的税目是( )。 A.工资薪金所得 B.劳务报酬所得 C.稿酬所得 D.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正确答案』C 个税总结: 征税项目计税依据和费用扣除税率计税方法计税公式 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月工薪收入-3500元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计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外籍、港澳台在华人员及其他特殊人员减除费用4800元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成本、费用以及损失五级超额累进税率按年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收入总额-必要费用 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800元 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1-20%)20%比例税率 按次纳税特殊规定有:劳务报酬所得实行超额累进加征;稿酬所得减征30%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 劳务报酬所得超额累进加征:(略) 稿酬所得减征: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20%×(1-30%) 稿酬所得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转让收入-财产原值-合理费用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按收入总额计税,不扣费用 偶然所得 其他所得
(五)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 以代扣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的征收方式。 1.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自行申报纳税义务人: (1)年所得l2万元以上的; (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 (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4)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 【例题·多选题】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到主管税务机关自行办理纳税申报的情形有( )。 A.年所得l2万元以上的 B.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 C.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D.取得应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正确答案』ACD 2.代扣代缴——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制度 单位向个人支付税法规定的9类收入时,不论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支付的应税所得是否达到纳税标准,支付所得的单位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必要的纳税人涉税信息资料。 本节重点掌握 1.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增值税的分类; 3.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标准; 4.增值税的税率; 5.增值税的计算; 6.消费税的计税方法; 7.消费税纳税人; 8.营业税的征收范围; 9.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10.营业税的纳税期限(注意与增值税的不同); 1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 12.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13.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14.可扣除项目、.不得扣除项目; 15.企业所得税亏损的弥补; 16.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和纳税申报的要求; 17.个税总结表格。
第三节 税收征管 一、税务登记 1.企业及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均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2.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均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3.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 4.办理税务登记的规定有:《税收征管法》及《实施细则》和《税务登记管理办法》。 【例题·判断题】为了简化手续,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可以不办理纳税登记。(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也要办理纳税登记。 5.税务登记种类包括: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税务登记证验证、换证及非正常户处理、报验登记等。 【例题·多选题】税务登记的种类包括( )等。 A.开业登记 B.变更登记 C.注销登记 D.抵押登记 『正确答案』ABC (一)设立登记——先工商后税务 设立登记指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之后办理的纳税登记。 1.设立登记的对象 (1)领取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①企业,包括国有、集体、私营企业,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及各种联营、联合、股份制企业等。 ②企业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