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九)
①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③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 ④兵革不休,土民罢弊 ⑤不信功臣,不亲士民 ⑥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小题3: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天下百姓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体现秦统一天下顺乎民心。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D.秦王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变,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戮没(méi) 揕击(zhèn)变徵(huī)樊於期(wú)
B.淬火(cuì)唱和(hè)瞋目(chēn)夜缒而出(zhuì)
C.自刎(wù)忤视(wǔ)厚遗(yí)夏无且(jū)
D.剑鞘(qiàn)箕踞(jī)目眩(xuán)佚之狐(shī)
小题2:下来各组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薄弱 / 泊位卑鄙 / 匕首阙秦 / 乐阙
B.偏袒 / 地毯游说 / 劝说逢迎 / 逢孙
C.氾南 / 模范拜谒 / 偈语创伤 / 创造
D.仓猝 / 士卒肄业 / 肆虐衣冠 /冠军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道谢
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4: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毛色日益衰,志气日益微(衰微,弱)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暗中,秘密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小题5:下来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王必说见臣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王还柱而走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6:下来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又前而为歌曰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小题7:来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荆轲顾笑武阳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B.既已,无可奈何 / 既克,公问其故
C.轲自知事不就 /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图穷而匕首见
小题8:下列关于先秦历史散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与《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B.《国语》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共21卷,其记人叙事以记言见胜。
C.《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四史”之一,西汉司马迁著。
D.《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现代有许多生动的故事如《鸡鸣狗盗》、《狐假虎威》即出于此书。
小题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④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不同
小题10:下列对文章内容所作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与秦王正面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的情节依次可以概括为“厚遗蒙嘉——图穷匕见——顾笑武阳——倚柱笑骂”四个场面。
B.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在这猝然生变的节骨眼儿上,荆轲面不改色,寥寥几句,既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又颂扬了秦王的威风,语意圆转,滴水不漏,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C.“图穷而匕首见”,矛盾冲突到白刃相见的地步。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文章高潮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虎胆。“倚柱笑骂”,绘形绘神,突出了荆轲的视死如归。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2分)
①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小题1:上述材料阐述了孔子对“君子”的一些看法,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如何对待自己?(6分)
答:?
?
?
小题2:请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关于“君子”的言论,简要谈谈你对“君子”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答:?
?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且命已至此,何以为书?”自新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自新曰:“里长,实书生也。”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议论古今,意气慷慨。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补学官弟子员④,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其自信如此。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沦没至此,天可问邪?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子。②青紫:古代公卿经带之色,这里俯楷高官昱爵。③儇:轻佻,不庄重。④弟子员:生员。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了: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当面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幽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