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2 10:36: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亻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A 3.C 4.D 5.(1)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2)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 (3)译文:独自整天在山涧峡谷中,啄食青苔,踩着白石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符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孔明也。时始平豪右纵横,劫盗充斥,乃转猛为始平令。猛下车,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鞭杀一吏,百姓上书讼之,有司劾奏,槛车徵下廷尉诏狱。坚亲问之,曰:“为政之体,德化为先,莅任未几而杀戮无数,何其酷也!”猛曰:“臣闻宰宁国以礼,治乱邦以法。陛下不以臣不才,任臣以剧邑,谨为明君翦除凶猾。始杀一奸,余尚万数,若以臣不能穷残尽暴,肃清轨法者,敢不甘心鼎镬,以谢孤负。酷政之刑,臣实未敢受之。”于是赦之。 猛镇冀州,坚遣猛于六州之内听以便宜从事,简召英俊,以补关东守宰,授讫,言台除正。俄入为丞相,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坚尝从容谓猛曰:“卿夙夜匪懈,忧勤万机,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其见重如此。 猛性刚明清肃,于善恶尤分。微时一餐之惠,睚眦之忿,靡不报焉,时论颇以此少之。(《晋书·载记第十四·苻坚下》)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猛下车,明法峻刑——下车:从车辆上下来 B.臣闻宰宁国以礼——宰:主管 C.简召英俊——简:选拔 D.劝课农桑——课:督促 2.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王猛为政成就的一组是 [?]
①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 ②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 ③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滞,显贤才 ④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 ⑤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⑥若文王得太公,吾将优游以卒岁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猛学识广博,气度不凡。他不为琐事萦怀,不与志趣相异之人结交,对于浮华之士的轻视与嘲笑,他也从不介意。 B.王猛认为治乱世当用重典。在治理豪门纵横,劫盗纷行的始平县时,他虽严刑峻法,鞭杀属吏,但却认为自己不属施政残暴。 C.苻坚信任王猛。他授权王猛可以在统辖的六州之内自行补充关东地区的郡守和县令的缺员,只需在授职之后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 D.王猛恩怨分明。他不忘报答地位低下时受人的点滴恩惠,也不忘报复遭受的小小的怨恨。对此,当时很少有人非议他。
参考答案:1.A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玄,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阕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戢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润。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蓉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敷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腋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教帙,立拳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泣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事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余两人坐——延:邀请 B.降跽谢过——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扫石而坐/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今君与廉颇同列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郦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①,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②。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③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蛮人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二人并坐免官。 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司州牧、汝南王悦嬖④近左右丘念,常与卧起。及选州官,多由于念。念常匿悦第,时还其家,道元密访知,收念付狱。悦启灵太后,请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 (选自《北史?列传第十五》) 【注】①黉序:古代的乡学。②大学:古学校名,即国学。③文翁: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兴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④嬖:宠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袭爵永宁侯袭:继承 B.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引:推荐。 C.二人并坐免官坐:因为犯罪。 D.依仆射李平故事故事:旧事。
|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道元“执法清刻”的一组是(?)(3分) ①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③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④(蛮人)请前刺史寇祖礼 ⑤道元追讨,多有斩获?⑥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郦道元执法严厉,被御史中尉李彪看中,李彪推荐将其从太傅掾任上调为书侍御史,后因此而受牵连获罪被免职。
B.顺皇后的父亲于劲是冀州刺史,领兵在关中作战,不在冀州任上。郦道元虽身为冀州镇东府长史,管理冀州全州事务达三年之久,说明了于劲对他的赏识和信任。
C.郦道元在任东荆州刺史时,老百姓状告前任刺史寇祖礼执法苛酷,结果朝廷将前后两任刺史同时免官治罪。
D.侍臣丘念深受司州牧、汝南人王悦宠信,干预政事,操纵州官选举。郦道元主持正义,把丘念抓起来,并抢在灵太后命令下达之前将其处死。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5分)
(2)后除御史中尉。道元素有严猛之称,权豪始颇惮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延昌年间,(郦道元)任东荆州刺史,行政像在冀州一样威猛。
(2)后来(郦道元)被任命为御史中尉。郦道元向来有行政严猛的名声,掌握大权的人开始有些畏惧。
本题解析:
小题1: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D解释不正确,由原文内容上句“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大意可知,故事:旧例,先例。所以选D。
小题2: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②表现郦道元重视兴办教育;⑤指打仗取得胜利;⑥表明皇上对其重用。所以选C。
小题3: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状告前任刺史……执法严酷”表述不正确,应是状告郦道元。所以选C。
小题4: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为”、“为政”、“如”、“除”、“素”、“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纵一苇之所
如(往)
倚歌而和之(循,依)
B.白露
横江(笼罩) 举酒
属客(劝人饮酒)
C.正襟
危坐(端坐) 击空明兮
溯流光(逆流而上)
D.知不可乎
骤得(突然得到) 盈
虚者如彼(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