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外国诗歌,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帆
(俄国)莱蒙托夫
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
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
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乡?
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
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
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
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
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
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
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
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祥!
(1)从全诗来看,呼唤风暴的孤帆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2分)
(2)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两句?(3分)
参考答案:(1)高傲和叛逆不羁(2)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在无声无息中平庸在了却一生,而愿像帆一样在生活的风暴中寻找安详。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
[清]郭麟
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侬也替江愁,山山不到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
(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说“依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2)不矛盾。从“愁”到“笑”,表现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变化。作者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春日?唐?韦庄
忽觉东风景渐迟,野梅山杏暗芳菲。落星楼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晖。
旅梦乱随蝴蝶散,离魂渐逐杜鹃飞。红尘遮断长安陌,芳草王孙暮不归。
小题1:“红尘遮断长安陌”中“遮断”一作“望断”,你觉得哪一种版本好,简要陈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清代陈廷焯云:“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其实非词如此,诗亦如此。请简要分析本诗中“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情感表达方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遮断好,故国遥远,关山迢迢阻断了回乡之路,(1分)甚至于眺望的愿望都无法实现,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2分)
“望断“好,望断即望穿,(1分)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2分)
小题1:首联东风拂面,野梅山杏芳菲,一副以春光明媚画面,(2分)但“迟”“暗”字突现,却有愁绪扑面而来。(2分)
颔联所写之景“落星、偃月“极妩媚之态,温婉雅致,有怡然之情,(2分)却结以残角、夕晖,怅然若失之情自然流露。(2分)
颈联借用“庄周梦蝶”一典,表达诗人羁留异乡的痛苦,“旅梦”旅居客乡之游子的思乡梦,但好梦难圆,纵风景独好,也徒增伤怀。渐至主客难辨,物我皆失。借“望帝化杜鹃”一典,营造凄凉悲伤的氛围,表达作者思乡之情。(典故2分,表达情感2分)
清新的画面中别生一段愁绪,是古今骚客常作之叹,无关风月。(总结句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遮断”还是“望断”好,再结合诗句分析理由,“遮断”表达作者羁留异乡强烈的思乡之情,“望断”刻画了一个羁留异乡极度盼望、期待、思念故国的游子形象。
小题1:紧扣评论“似直而纡,似达而郁”在这首诗中的表达,还要有对“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具体例子,举例2分,分析2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著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8.这首宋词的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9.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6分)
参考答案:8.冈为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高沽的节操。作者正是以“岁寒三友”来映衬(衬托)兰花处幽谷独自坚守高洁志趣的节操。
9. “着意闻时不肯香”中“不肯香”写出幽兰的独特个性,其幽香不可有意强求,“香在无心处”进一步表明“无心”领略反而可以闻到兰花的幽香。抒写了作者甘于寂寞坚守节操以及不受束缚、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