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22 10:40:3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9分)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自缘身是忆归人。
小题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
小题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分)
小题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暮春?飞花
小题1:思念故乡之情(2分)
小题1: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景物描写。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题目与正文可知。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题目与正文可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怀古伤今的律诗。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了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小题1:赏析第二句“急”字的妙用。(4分)
小题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急”字表面是刻画水流的迅疾,其实暗写了舟行的迅疾。(2分)表达了作者对远去的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
小题2:前者用“红叶青山”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6分,每处景物描写,答出表现手法给1分,答出作用给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赏析“急”这个字运用的妙处,需要把握其表面和内在两层意思,注意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和主旨,联系诗歌题目,是送别诗,应联想到诗人的心情等,据此作答。
小题2:首先脑海中要有这些印象: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衬托等。此题要结合诗句,联系本文写作内容和主旨,不难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古戍①
刘基②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③。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释:①古戍(shù):古老的戍楼。②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③笳:一种管乐器,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号角。
小题1:首联景物描写有何特色,试作分析。(3分)
?
?
小题2:尾联景物描写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调动人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仿佛看到激战后的战场情景,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胡笳声,诗中虽运用侧面描写,但透过山火、胡笳声,自可让人想象刚发生的激烈战争,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小题2:尾联借景抒情,写野 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暗含着春天的脚步不可阻挡之意,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欲重整山河的壮志豪情。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题,应从手法入手。首联,作者调动视觉和听觉,侧面写出了战场的肃杀气氛,使人联想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战争。分析的时候,需要结合语句来具体分析。
小题2:末句化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歌意境,却又有所拓展。作者以政治家的眼光发出预言:寒冬过后就是春天,梅花都已开放,春天还会远吗?一叶知秋,三两朵梅花,不是也可以报春吗?由经历大火依然盛开的梅花,感受到春天脚步的不可阻挡,表现出作者对重整山河的真诚期待与坚定信心。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晏几道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1)上阙中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描写采莲女的什么心理和劳动情景?请具体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阙中词人是怎样细腻揭示采莲女的内心感受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衬托采莲女的心灵美。后两句写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这样就把采莲女欢快、清纯、高洁的心灵美烘托出来了。
(2)“花不语,水空流”,表现了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的内心感伤。她们爱惜、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而最急迫的愁是由最后两句表现出来的。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指人。愁意就更深一层。


本题解析:五、无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