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①箜篌(?)?②踯躅(?)?③伶俜(?)?④遗(?)施?
⑤摧藏(?)?⑥拊(?)掌?⑦窈窕(?)?⑧便(?)言
参考答案:①hóu?②zhú ③pīng?④wèi?⑤zàng?⑥fú?⑦tiǎo ⑧biàn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
B.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C.对以生漆为底层的彩陶的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将秦俑艳丽的彩绘保存下来,目前已成为文物工作的当务之急。
D.皮肤顽癣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瘟神”,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上的折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对诗词名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 比喻)
B.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夸张 比喻)
C.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借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句中并无借代。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这是画在一副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说,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时一位新会籍人从福建带回来的。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联社人的门板是屋子里唯一没有被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这幅画究竟是何人何时所作?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这些题至今还不清楚。
参考答案:中国的《蒙娜丽沙》(或“木美人”之迷)
本题解析:为报道拟一条标题,实际上是要求概括出报道内容的核心。这则报道介绍了油画“木美人”及其由来,评述其艺术价值,核心是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至今还不清楚”。依据这样的分析便可拟出这样的答案。此类试题考生都有话可说,入手不难,但由于其灵活性较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得分上仍有相当难度。建议考生在平时应多读报纸,多接触一些新闻标题、一句话新闻、导语等,这是很有好处的。因此,首先要抓材料的主要内容,其次要注意标题的特点等。若将此题要求改为:将这则报导概括为一句话新闻,则答案还应包括“结果”这一要素,答案可拟为:中国的《蒙娜丽莎》(或“木美人”)之谜有待解开。可通过比较分析,把握拟写标题与概括为一句话消息的异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 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
A ?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 ?科学和文学的互相激励作用
C ?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D ?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陈述包含两层意思:“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即科学需借助文学去推广普及;同时,“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即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A 项与 D 项由于都只涉及了这两层意思中的一个方面,首先应予以排除。至于 C 项,应该说其表述是不够准确的。科学与文学是相互独立的,科学不依赖文学而存在,文学也不依赖科学而存在,但两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