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0:58: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梁楚之欢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①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②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搔③窃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④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弗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⑤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⑥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选自《新序·杂事》
【注释】
①劬(qú):勤劳;②窳(yǔ):懒惰;③搔:通“骚”,扰乱。④褊:狭隘。⑤惄(nì):忧思。⑥微:如果没有。
小题1:解释加点词的意义。
(1)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
(2)因具以闻楚王
(3)此梁之阴让也
(4)梁王以为信
小题2:说出下面两个“恶”在句中的意思。
(1)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
(2)人恶亦恶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与“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是(?)
A.梁亭觉之,因请其尉
B.尉以请宋就
C.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D.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
小题5:“报怨以德”中的“怨”具体指_________,“德”具体指______。(均引用原文)
小题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梁亭瓜比楚亭瓜好,楚亭人就趁夜晚到梁亭瓜园捣乱,这反映了一种嫉妒心理。梁亭人打算实施报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B.宋就让梁亭人晚上暗中帮助楚亭人浇灌瓜地,表现了他大度宽容的胸怀。楚令了解真相之后,得意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
C.楚王知道“梁亭之为”后,又忧愁又惭愧,拿出厚礼道歉,并请宋就把这些礼物转交给梁王,显示出楚王愿意交好邻国的诚意。
D.文章中引用古语和老子的话,启示后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乃至国与国之间关系时,可以从“梁楚之欢”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参考答案:
小题1:(1)暗暗地(2)详细(3)责备(4)真诚
小题2:(1)嫉妒、憎恨?(2)坏
小题3:D
小题4: 楚国士兵第二天早晨去巡视瓜园,就发现瓜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
小题5: 因往夜搔窃梁亭之瓜 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
小题6:C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译文】
梁国有一位叫宋就的大夫,曾经担任一个边境县的县令,这个县和楚国相邻界。梁国的边境兵营和楚国的边境兵营都种瓜,各有各的方法。梁国戍边的人勤劳努力,经常浇灌他们的瓜田,所以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懒惰,很少去浇灌他们的瓜,所以瓜长得不好。楚国县令就因为梁国的瓜好,怒责楚国士兵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心里嫉恨梁国士兵(瓜种得)比自己好,于是夜晚偷偷去翻动他们的瓜,所以(梁国的)瓜总有枯死的。梁国士兵发现了这件事,于是请求县尉,也想偷偷前去报复,翻动楚营的瓜田。县尉拿这件事向宋就请示,宋就说:“唉!这怎么行呢?结下了仇怨是惹祸的根苗呀。人家使坏你也跟着使坏,怎么心胸狭小得这样厉害!要让我教给你办法,一定在每晚都派人过去,偷偷地为楚国兵营在夜里好好地浇灌他们的瓜园,不要让他们知道。”于是梁国士兵就在每天夜间偷偷地去浇灌楚兵的瓜园。楚国士兵第二天早晨去巡视瓜园,就发现瓜田都已经浇过水了,瓜也一天比一天长得好了。楚国士兵感到奇怪,就注意查看,才知是梁国士兵干的。楚国县令听说这件事很高兴,于是详细地把这件事报告给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又忧愁又惭愧,把这事当成自己的心病。于是告诉主管官吏说:“如果没有翻动人家瓜的行为,他们该不会还有其他罪过吧?这是梁国人在暗中责备我们呀。”于是拿出丰厚的礼物,向宋就表示歉意,并请求与梁王结交。楚王时常称赞梁王,认为他能守信用。所以说,梁楚两国的友好关系,是从宋就开始的。古语说:“把失败的情况转向成功,把灾祸转变成幸福。”《老子》说:“用恩惠来回报别人的仇怨。”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呀。(别人已经做错了事,哪里值得效仿呢!)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①,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②,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①秦诸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于诸侯       
质:(到别国)作人质
B.因厚馈子楚
遗:遗留,使……留下
C.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行:做,这里是“使用”
D.亦招
致:招引,使……到来
2.下列各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 ]
A.悬千金
孰能讥之乎
B.安国君及夫人厚馈遗子楚
人之力而敝之
C.非有以奉献亲及宾客也
内惑郑秀,外欺于张仪
D.请以千金子西游
阿母汝求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 ]
①车乘进用不饶
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吕不韦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B.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加上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华阳夫人的宠信。
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客观上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
D.吕不韦效法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主持门客著书立说以壮秦国的声威。


参考答案:1.B
2.D
3.D
4.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盛衰之——理:规律。
B.与吾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C.抑其成败之迹——本:原本,本来
D.忧劳可以国——兴:使……兴盛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世言晋王将终也 ②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③而智勇多困所溺 ④必先得成竹胸中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第②为叙事,所举的人物极富形象性,神态如生,如写晋王李克用寥寥数语表现了他愤恨填膺的神态。
B.选文第③段为议论。“可谓壮哉”“ 何其衰也”两句大起大落,紧紧抓住一兴一亡进行对比,十分鲜明地推导出成败由人的道理。
C.第④段与第③段在论述上共同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提供庄宗小看“忽微”、沉溺于逸乐的史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主要论述后唐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侧重阐明国家的盛衰在于“人事”, 意在告诫当朝者,要吸取后唐庄宗宠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励精图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给第④中无标点的句子断句。
  故 方 其 盛 也 举 天 下 之 豪 杰 莫 能 与 之 争 及 其 衰 也 数 十 伶 人 困之 而 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参考答案:1.C
2.A
3.C
4.(1)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2)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
5.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历代帝王,接受上天使命,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了。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士兵”有什么不同?
D.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秦王有虎狼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尽,惩罚人唯恐不能惩罚尽,所以天下的人都背叛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 项“刚开始人才兴旺,到后来却成了孤家寡人”应为“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C项“士兵”应为“兵器”,D项“虎狼的心肠”应为“虎狼一样的心肠”,“惩罚尽”应为“用尽酷刑”。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兰陵武王长恭,文襄第四子也,累迁并州刺史。突厥入晋阳,长恭尽力击之。邙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历司州牧、青瀛二州,颇受财货。后为太尉,与段韶讨柏谷,又攻定 阳。韶病,长恭总其众。
  邙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及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及在定阳,其属尉相愿曰:“王既受朝寄,何得如此贪残?”长恭未答。相愿曰:“岂不以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长恭曰:“然。”相愿曰:“朝廷若忌王,于此犯便当行罚,求福反以速祸。”长恭泣下,前膝请以安身术。相愿曰:“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长恭然其言,未能退。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饮以毒药。长恭谓妃郑氏曰:“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妃曰:“何不求见天颜?”长恭曰:“天颜何由可见!”遂饮药薨。赠太尉。
  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初在瀛州,行参军阳士深表列其赃,免官。及讨定阳,阳士深在军,恐祸及。长恭闻之曰:“吾本无此意。”乃求小失,杖士深二十以安之。尝入朝而仆从尽散,惟有一人,长恭独还,无所谴罚。武成赏其功,命贾护为买妾二十人,唯受其一。有千金责券,临死日,尽燔之。(节选自《北齐书?高长恭传》)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求福反以祸——速:加速
B.长恭其众——总:统领
C.有千金券——责:通“债”,债务
D.为将勤细事——躬:亲自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朝廷忌王——吾为
B.邙山捷——手所触,肩之所倚
C.此犯便当行罚——臣诚恐见欺王而负赵
D.杖士深二十安之——臣以神遇而不目视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A.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B.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C.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D.王前/既有勋/今复告捷威/声太重/宜属疾在家/勿预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不由邙山大捷,恐以威武见忌,欲自秽乎?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忠以事上,何辜于天,而遭鸩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C
4.(1)高长恭脱去头盔,露出脸来,(城上的守军)才派出弓弩手下城救援。(重点词语:“免”译为“脱去”,“摘下”。“示”译为“给……看”。“乃”译为“才”。)
  (2)莫不是因为邙山大捷,恐怕因威武被嫉恨,便自我玷污吗?(重点词语:“以”译为“因为”。“见”译为“被”。“秽”译为“玷污”。)
  (3)我竭尽忠诚侍奉皇上,有什么事辜负了上天,而让我遭此毒手?(重点词语:事:侍奉;辜:辜负;鸩:饮毒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习惯性误读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