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使之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小题1:从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画眉在花丛和高高低低的紫树中自由飞翔和啼叫歌唱,(2分)而不幸被关进金笼,失去了宝贵的自由,表达了官场生活束缚人性的苦闷和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
小题1:托物言志(1分);诗人借画眉鸟前后不同命运的形象描写,以画眉自况,使作者表达的感情显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本诗前两句写画眉自由自在,任意翔鸣。而后两句则写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鸟,前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渴望。答题时要结合原诗进行分析,简要回答。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作者借笼中的画眉鸟表达自己的感情,为托物言志。或者说作者对画眉鸟的前后境遇的对比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分析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玉楼春?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小题1:欧阳修字永叔,号 ??,是 ??代的文学家、史学家。(2分)
小题2:后人在评价欧阳修这首词时认为,本词在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的揭示上极具特色,“字字沉着,句句推进,如剥笋抽茧,逐层深入”。请问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怎样的感情?又是怎样逐层渲染这份感情的?(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醉翁?宋代(2分)
小题2:①诗人在词中着力渲染了妻子对夫君思念的愁苦之情(2分)
②作者由分别---远别---无音信---夜闻风竹---寻梦不成---灯又烬,自外及内、从现实到幻想又回到现实,使用“风吹竹”“灯又烬”借景抒情,一层层将愁苦之情渲染得深刻、凄绝。(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小题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4分)
小题2:这首诗使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斜”字描写了两株桃树杏树映衬着向篱笆斜势生长的姿态,写出桃杏不甘篱笆的管束,而要破藩篱而出(2分),也写出了诗人直言敢谏的性格和身居贬地仍不忘争取自由的精神。(2分)
小题2:诗人运用象征(若答比喻、言之成理也可)手法(1)作者写有功无过的桃杏妆点了明媚的春光,却不为春风所容,正象征了作者的遭遇。(以光花杏花自喻,用春风暗指皇帝及佞臣)(1分),借春风吹折桃花杏花,抒发了忠臣不为皇帝佞臣所容,蒙冤受贬的怨债之情,表达了对皇帝昏庸无知的谴责。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道题赏析炼字,一般先解释这个字在句中的含义,再说明其效果或作用或表达的感情。此诗以桃杏自喻,因此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忘了这一层。
小题2:此诗看起来是写景抒情,但不要忽视了注释所给的信息,它介绍了写作背景,诗的写作意图往往和背景有关。根据作者所遭受的迫害,诗中“容不得、吹折”等词语就不可等闲视之了。由此不难看出手法和技巧。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10分)
雨后池上【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小题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小题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小题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小题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三个要点答到一个给2分,缺乏分析扣2分,存在其他问题酌情扣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的题干要认真审清:怎样表现xx,显然问的是写景的方式,那么,只有两种,直接默写和间接描写。结合问题,不难看出,诗歌前两句主要使用了间接描写的方法,也就是把水面比作一面镜子,而这面镜子还能“照檐楹”,就更衬出水面之平静。
点评: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问题中,只要我们做题时认真审题,就能找准答题方向,找出答题思路。像本题,怎样表现一个景色,只有两种方法。知道这个,分析就显得简单了。
小题2:本题答题角度(从“静”与“动”的角度)限制明确,要求具体(“赏析”)。答这一个题的要求是在读懂的基础上,用清晰、准确地语言表述出来。其表述思路是:怎样写“静”——怎样写“动”——怎样体现“动静结合”。
点评:因为题目的指向性十分清楚,加之诗歌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整体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有条理的分析就行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7分)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柳宗元21岁入仕,一生26年的仕宦生涯竟有16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小题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
“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
“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每点1分)
小题1:
①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
②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
③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在鉴赏过程中,要抓住诗歌里的意象“发” “高树”、“楚天” “朔风”“繁霜”,在此基础上感悟景物描写的特征,解答时一定要注意与诗句的结合。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由“远客”“ 杳杳山水隔”概括出对亲友的思念之情。结合注释以及对早梅品格的赞美得出答案的二三点。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