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11:16: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害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阴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问曰:“子欲安用我乎?”严遂曰:“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于是严遂乃具酒,觞聂政母前。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以交足下之欢,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然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已者用。”
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谢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政姊闻之,乃之韩。视之曰:“勇哉!气矜之隆。是其轶贲、育而高成荆矣。今死而无名,父母既殁矣,兄弟无有,此为我故也。夫爱身不扬弟之名,吾不忍也。”乃抱尸而哭之曰:“此吾弟轵深井里聂政也。”亦自杀于尸下。
晋、楚、齐、卫闻之曰:“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聂政之所以名施于后世者,其姊不避菹醢之诛,以扬其名也。”?
(选自《战国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求人可以报韩傀者     报:报复
B.聂政惊,愈怪其厚     厚:施厚礼
C.家贫,客游以为狗屠     客:客人
D.韩取聂政尸于市,县购之千金 县:通“悬”,悬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聂政侠义的一组是?(?)
①义不敢当仲子之赐。?②愈怪其厚,固谢严仲子
③聂政竟不肯受?④政将为知已者用
⑤自屠出肠,遂以死?⑥其姊不避菹醢之诛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仲子厚待聂政,是想借助聂政杀掉仇人韩傀。
B.虽然聂政家贫,但始终没有接受韩傀的任何馈赠。
C.在母亲去世,聂政尽孝期满后,主动去为严仲子报仇。
D.聂政姐姐并不以弟弟之死为耻,反以死来为弟弟扬其侠义之名。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直进百金者,特以为夫人粗粝之费。
(2)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具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之所以特地送上百金,只是想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罢了。(“直”通“特”,讲为“只是”;“百金”是先秦所用货币单位可以不译;“粗粝”是形容词,借代粗茶淡饭)
(2)如今兄弟幸而没有丢下我,让我为你多准备些车马和壮士作为你的助手。(“不弃”后省略了宾语,即说话人“我”,应补上;“请”是个祈使动词,是“请……答案我……”的意思,与今义“请求你……”不同;“益”意为“多”,与今义不同;“具”动词,意为“准备”,与今义不同;“羽翼”为比喻,应译出本体“助手”)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节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之心    独夫:失去人心的统治者?
B.思先祖父   厥:其
C.理宜然    固:?本来?
D.八州而朝同列 序:顺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尺寸之地       然秦区区之地?
B.多于南亩农夫      暴秦欲无厌
C.不敢言敢怒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3.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义。
①思厥先祖父(?)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
③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①祖辈父辈
? ②旧制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 ③分得清楚
4.(1)(待到)戍边的士兵们一声呐喊,函谷关的天险就被攻破,(入关的)楚人一把大火,可惜(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化成了一片焦土!
? (2)以至于灭亡,按理说本来应该这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苏轼的《韩干画马赞》,回答文后的问题。
  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①,趵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
  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棰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②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③,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
  【注】①择所由济:选择渡河的地方。②隅目:眼眶棱角分明。一说斜着眼睛看。③皆中度程:全符合良马的标准。韩干是唐代著名画家,善画人物,尤工鞍马。
  这篇“画赞”以极其形象传神的语言再现群马图,请欣赏本文是如何做到形神兼备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篇赞文,可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写马的形态与神情。在大体说明画面构图的基础上,用极为精简的语言,刻画了四匹马各具特点的动作性形态:有的“骧首奋鬣”,有的“尻高首下”,有的“反顾”,有的“欲饮而留行”,准确再现群马图;作者不仅写形态,还描摹群马的神情,如写陆地上的那一匹马,除“骧首奋鬣”之形,更写出“若有所望”的神情、“顿足”的动作和“长鸣”的声响,可谓栩栩如生。又如“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仿佛两匹马进行感情交流,完全把马写活了。
  第二层进一步描绘群马的气韵和风度。它们既不像头戴“羁络”的“厩马”,而体态又有别于“野马”,这里采用了对比手法。接着以马比人,它们无营无求,从容闲暇,潇洒自如,好像贤大夫“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体现了韩干笔下的马超拔旷远的精神内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节选)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沐浴:蒙受
B、本图宦达,不名节——矜:注重
C、但以刘日西山——薄:迫近
D、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希冀:企图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供养无主
B、但刘日薄西山
C、是区区不能废远
D、登东皋舒啸
3、下面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第一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窘境,语气恳切,感情真挚。
B、选文第二段一开始援引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施政纲领,作为上表陈情的依据,既巧妙又得体。
C、“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组形象性的描述,语言精当,引起了晋武帝对李密的同情之心。
D、“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这样说是怕晋武帝怀疑自己拒不出仕是以节自夸。
4、把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C
4、(1)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任命我为洗马。
  (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被准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①也。”言圣贤之难得,疏阔如此。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②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③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少长周旋,如有贤哲,每相狎侮,不加礼敬;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校其长短,核其精粗,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鲁人谓孔子为东家丘,昔虞国宫之奇,少长于君,君狎之,不纳其谏,以至亡国,不可不留心也。
梁孝元④前在荆州,有丁觇者,洪亭民耳,颇善属文,殊工草隶;孝元书记,一皆使之。军府轻贱,多未之重,耻令子弟以为楷法,时云:“丁君十纸,不敌王褒数字。”吾雅爱其手迹,常所宝持。孝元尝遣典签⑤惠编送文章示萧祭酒,祭酒问云:“君王比赐书翰,及写诗笔,殊为佳手,姓名为谁?那得都无声问?”编以实答。子云叹曰:“此人后生无比,遂不为世所称,亦是奇事。”于是闻者稍复刮目。稍仕至尚书仪曹郎,末为晋安王侍读,随王东下。及西台⑥陷殁,简牍湮散,丁亦寻卒于扬州;前所轻者,后思一纸,不可得矣。
[注]①比膊:指肩并肩。②较:明显。③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④梁孝元:指梁朝孝元帝。⑤典签:官职名。⑥西台:古时指江陵。
(节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颇善属文,殊草隶工:擅长
B.无不如己者友:朋友
C.遭不世明达君子傥:假如
D.及西台陷殁,简牍散湮:埋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言圣贤难得,疏阔如此师道不传也久矣
B.不纳其谏,至亡国且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此人后生无比,不为世所称见用于小邑
D.每狎侮,不加礼敬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开篇引用古人的话强调圣贤难得,为文章的中心“慕贤”作了铺垫,接着用形象的比喻阐述了环境对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交友须谨慎。
B.第二段作者批判了“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并以孔子、宫之奇为例,指出这种流俗必会造成亡国的后果。
C.第三段通过记述“颇善属文,殊工草隶”的平民出身的丁觇不被重视的事例,揭露了封建士族等级制度下,贤才常被埋没的社会现象。
D.作者认为,人在少年时,心志与情绪都未确定,往往会受到所交往之人的熏渍、濡染,因此择友非常重要。“但优于我,便足贵之”这种观点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小题4:将原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5分)
(2)他乡异县,微借风声,延颈企踵,甚于饥渴。(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若是和坏人在一起,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会染上腥臭。(5分)(2)对身居他乡异县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友:结交,名词活用为动词。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B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选项B ,是孔子的话语,按选项给的解释可以翻译为“没有朋友不如自己的”,似乎通顺,但结合上文看,上文强调的是和好人、坏人交往的不同结果,有引用墨子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可见强调的是交友的重要性,因此选项给的解释就不符合文意了,应该译为“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友”名词动用,结交的意思。
小题2:之: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C.遂:副词,竟然/连词,于是;D.相:副词,互相/偏指一方,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文言虚词题目要明确区分用法和意义,两方面缺一不可。比如此题“之”要区分是代词、助词、还是动词,代词要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助词要区分是结构助词还是语气助词,结构助词还要区分是“的”,还是“主谓取独”,是“宾语前置”,还是“定语后置”;“以”要区分是作介词、连词、还是动词;“遂”要注意区分是副词,还是连词;“相”注意区分区分是动词、还是副词,副词注意区分是“相互”还是偏指一方;试题的组成由一句文中句子和一句课本句子组成,文中句子还可以推断,课本如果不熟那简直是灭顶之灾,所以文言文基本要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小题3: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结构和主旨的题目,文中以孔子、宫之奇为例,主要是为了批判“贵耳贱目,重遥轻近”的流俗,虞国国君重遥轻近,不纳宫之奇之谏,以至亡国,是从国君角度来说重遥轻近的严重后果,但并不带有普遍意义。此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 是以——因此,芳——变得无比芬芳(形容词用作动词)肆——店铺,臭——染上腥臭(形容词用作动词)。 (2)延——伸长脖子、企踵——踮起脚跟。
【参考译文】
古人说:“一千年出一位圣人,还近得像从早到晚之间;五百年出一位贤人,还密得像肩碰肩。”这是讲圣人贤人是如此稀少难得。假如遇上世间所少有的明达君子,怎能不攀附景仰啊!我出生在乱离之时,长成在兵马之间,迁移流亡,见闻已多,遇上名流贤士,没有不心醉魂迷地向往仰慕。人在年少时候,精神意态还未定型,和人家交往亲密,受到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无心去学习,也会潜移默化,自然相似,何况人家的操行技能,是更为明显易于学习的东西呢!因此和好人在一起,如同进入种满芝兰的花房,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无比芬芳;若是和坏人在一起,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一久,自然会染上腥臭。墨子看到染丝的情况,感叹丝染在什么颜色里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所以君子在交友方面必须谨慎。孔子说:“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人,哪能常有,只要有胜过我的地方,就很可贵。
世上的人大多有所壅蔽不能通明,重视所说的而轻视看见的,重视远处的而轻视身边的。从小到大常往来的人中,如果有了贤士哲人,也往往轻慢,缺少礼貌尊敬。而对身居他乡异县的人,只要他稍稍有些名声,就会伸长脖子、踮起脚跟,如饥似渴地想见一见。其实比较二者的短长,审察二者的精粗,很可能远处的还不如身边的,此所以鲁人会把孔子叫做“东家丘”。从前虞国的宫之奇从小生长在虞君身边,虞君对他很随便,听不进他的劝谏,终于落了个亡国的结局,真不能不留心啊!
梁元帝从前在荆州时,有个叫丁觇的,只是洪亭地方的普通百姓,很善于写的作文章,尤其擅长写草书、隶书,元帝的往来书信,都叫他代写。可是,军府里人轻贱他,对他的书法不重视,不愿自己的子弟模仿学习,一时有“丁君写的十张纸,比不上王褒几个字”的说法。我是一向喜爱丁觇的书法的,还经常加以珍藏。后来,梁元帝派掌管文书的叫惠编的送文章给祭酒官(萧子云)看,萧子云问道:“君王刚才所赐的书信,还有所写的诗文,真出于好手,此人姓什么叫什么,怎么会毫无名声?”惠编如实回答,萧子云叹道:“此人在后生中没有谁能比得上,竟然不为世人称道,也算是奇怪事情!”从此后,听到这话的对丁觇稍稍刮目相看,丁觇也逐步做上尚书仪曹郎。最后丁觇做了晋安王的侍读,随王东下。到元帝被杀,西台陷落,书信文件散失埋没,丁觇不久也死于扬州。以前那轻视丁觇的人,以后想要得到丁觇的一纸书法,也不可能了。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