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①蔬食菜羹淡如也?②皇上初登大宝,当以义为利 ③公出,仍照原议复奏?④上念三朝老臣,降温旨慰留 ⑤公闻,排宫门入,历言人才可惜?⑥似此回天之力,非来公不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⑤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4:(1)来文端公立即称病(不上朝),向通政司上疏乞求辞退(职务)。(共3分,调整状语后置句1分,“乞”乞求1分,全句意思正确1分)
(2)然而如果不是平时来文端公被皇上信任,怎么能像这样顺利。(共3分,“非”如果不是,假设句1分,“见信于”被动句1分,全句意思正确1分)
(3)听到声音,知道是一匹良马,也许有这本领,如果隔墙同时知道马的毛色,那我不能相信。(共3分,“容或”或许,也许,1分,“兼”同时,1分,全句意思正确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B(劝,劝勉,勉励),熟悉课本不难,《劝学》的劝即为这个意义。
小题2: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干的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本题要求的是选出全都表现来文端公言行“持正不阿,有儒者之仁”的一组,①写传主生活清淡,④是写皇帝对传主的态度,⑥是别人对传主的评价,排除就容易了。
小题3: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做事情况。C原文应是皇上认为量刑过轻,坚持要处以极刑
小题4: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翻译时候结合所学内容,要点参见评分细则。
附:文言文翻译
公名来保,是满洲人,字学圃。年十三,就在圣祖御前担任侍卫。举止端正持重,容貌眉目如画,圣祖呼他为“人样子”。善于骑射弋猎,而平常言行仓促间举动一定符合儒者风范。在朝为官七十余年,他的一举一动,与他幼年刚到内廷任职不差分毫。
官邸设在东宫,这里的官员受到朝廷两次谴责,皇上身边的近臣因为不能把皇上往正确道路引导,很多被放逐出京。唯独公能够持正不阿,最终没有获罪。康熙皇帝去世后,公在景陵奉祠七年,生活上蔬食菜羹恬淡自如。乾隆元年,皇上征召他担任工部尚书兼任内府总管。当时朝廷正在讨论设水利营田一职,公不同意,说;“所谓讨论,目的是在北方兴修水利,所以应该奖励人们兴修水利。如果是为了收取水利所营田的利益才讨论,这是从中谋利。皇上初登大宝,应当以建立大义为最大利益。”人们笑他迂阔,他也处之淡然。不久他升任刑部尚书。圆明园皇上居处被窃,破获是宫内太监,法司审讯准备处以充军流放。皇上当面对司法官员说:“盗朕卧榻前财物,岂可与寻常窃盗相比?必须交回刑部部再行判刑。”公走出皇宫后,仍然按照原先判刑上奏。皇上大怒,说:“你故意违抗朕旨。”把他吼出皇宫。公说:“本朝祖宗制定的法律,窃盗赃物到了极点才判死刑。这个太监还没有坏到极点却把他杀了,这是法律不值得取信。陛下既然交付司法,臣愚昧只知按法律执行,不敢随随便便判轻判重。”上非常不高兴,命令内府官员把那个太监刑杖打死。公立即称病不上朝,向通政司上疏乞求辞职,皇上念他是三朝老臣,降一道遣词温和的圣旨安慰挽留他。公才勉强答应继续任职,很快又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衔,仍旧兼任侍卫内大臣。
乾隆十九年,王师征讨伊犁,将军舒赫德因为路远粮尽,以致延误军机,皇上亲自封赐宝刀派遣内府大臣去问斩。首相傅文忠公泣救不得;公听说后,推开皇宫宫门进去,历历陈述人才可惜,舒某的罪责应该得到宽容,娓娓千言。皇上的怒气消解说:“圣旨送去已经有两天,怎么办?”公说:“只求皇上赐一道赦免诏书,臣能够追赶上送圣旨的官员。”出宫后,喊来他的儿子某某说:“你即刻上马往宣圣旨,如果救不得舒某,不必归来见我。”他儿子平素骁勇而且有孝心,一昼夜行八百里,终于收回皇上的命令。傅文忠公感叹道:“像这样回天之力,不是来保公办不了。然而如果不是平素来保公的忠诚被皇上信任,怎么能像这样顺利?”
公尤其擅长相马。曾经与史铁崖相国同坐政事堂,听到墙外有马行走的声音说:“这是一匹良马,毛色是白的而蹄是黑色的。”史公说:“听到声音,知道是一匹良马,也许有这本领,如果隔墙同时知道马的毛色,那我不能相信。”派人去看,果然如公所言,史公感叹说:“公上辈子是一位伯乐吗?”公笑而不答。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攀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期,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族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一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刚好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A
5.(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拥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反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吧。
(2)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又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3)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未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课文部分)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氏,躬自抚养躬:亲自
B.数使吴,有才辩数:多次
C.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服阕:服丧期满
D.华善之善:好
小题2:下面文句全都体现“悲恻动人”的一项是(? )
①密奉事以孝谨闻?②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③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④门衰祚薄?⑤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⑥后刘终,服阕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太子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司隶因为他在温县做官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善:意动用法,认为……好。
小题2:“悲恻动人”主要表现在对祖母以及自己身世不幸方面。
小题3:实现“忠孝两全的夙愿”不当。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