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狗吠深巷中,?。?(陶渊明《归园田居》)
(3)?,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4)??所思在远道。? (《古诗十九首》)
(5)?,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曹操《短歌行》)
(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8)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尽吾志而不能至者
(2)鸡鸣桑树颠
(3)挟飞仙以遨游
(4)采之欲遗谁
(5)怨灵修之浩荡兮
(6)沉吟至今
(7)风萧萧兮易水寒
(8)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至”、“颠”、“挟”、“遨游”、“萧”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小题1】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小题2】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 )(3 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参考答案:
【小题1】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诗一二句极力铺写了隐者所居之地的环境,通过这幽深静阒的环境,突出隐居在这里的人的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襟怀,未写人而人已呼之欲出。三四句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二者都是田园诗,抒发隐者情怀。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①
[宋]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②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注]①鹧鸪天:北宋末年,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由于受到党争的牵累而死。随后,李清照随丈夫赵明诚屏居乡里约十年之久。②骚人:指屈原。
(1)这是一首咏桂词。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本词却一反传统。试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分析,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一反传统,以议论入词,也充满诗意。开头两句从“色”“香”两个方面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直接咏物,接下来完全转入议论。“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表达了作者不同于一般人看重花的外在形态美,而看重桂花的品格的美和内在美的审美观点。“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作陪衬,进一步突出色淡香浓的桂花的卓尔不群。“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从屈原当年没有把桂花写进诗歌中人笔,为桂花抱不平。
(2)抒发了作者对貌不出众、色不诱人的桂花的由衷赞美和崇敬,也抒发了作者要像桂花那样远离都市的喧嚣纷扰、过清高隐退生活的情怀。(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屈原的《湘君》,完成1、2题。
湘君
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逭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浚,隐思君兮陫侧。
桂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块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1.分析《湘君》和《湘夫人》中男女主人公对待感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湘夫人》和《湘君》中都写到了反常的现象,请从本诗中找出这类诗句,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二人均以抒发对对方的思念之情为核心,表达出想尽快见到对方的急迫心情。但在个性上又有区别,《湘君》中的湘夫人带有一定的怨言,指责对方不守信用,《湘夫人》中的湘君则信誓旦旦地表达爱情。
2.本诗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以“到水中去采薜荔,到树梢上去采芙蓉”这种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作比兴,突出了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总结自己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徒劳而已,强调爱而不见的事与愿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
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注:朱敦儒,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辞官离开朝廷,长期隐居浙江嘉兴。
(1)作者在词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借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志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简析这首词下片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独钓寒江的渔父形象。借这个形象表达了词人坚决放弃官场生活的心志及处于恬淡自适的惯常生活状态的安然心态。(意对即可)
(2)下片写景动静结合、以静显动、以动衬静。新月当空,钓丝不动,水平如镜,上下天光,表里澄彻。作者用洗炼的笔墨勾勒出一幅清雅的图画。“钓丝闲”、“上下是新月”,写水静,空静,一切皆静的周围环境。而这幅静态的画面上,作者最后加上奇妙的一笔——一只缥缈的孤鸿,明灭于远空,好是静的背景上的一个动点。(答为“写实与象征手法结合,那风平浪静的江景,是反映词人"澄怀"的,"孤鸿",是一个自由出没于江上的幽人的写照,意境完整高远而又空灵”也给全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