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22 11:20: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田家
陈师道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①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注释①公事:这里指服劳役。
1、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全诗无一冷僻字,接近口语,真朴自然,通俗易懂。
2、此诗表达了以农民劳苦生活的同情。以当役人早出晚归及家中情形之狼籍来表现农民所遭受的苦难。首联写农人早出晚归,颔联写农人之忙在于公家的差役,正值秋收季节,农人却无暇顾及农事。颈联写秋日霏霏细雨不恤人间苦况,农人屋漏墙敝,也暗示已多日无炊火之举。尾联设问作结,人们哪里得知农民的劳苦倦怠啊!(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
春游湖
(宋)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哲理。
?


参考答案:1.“蘸”字,运用拟人手法,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人月圆·甘露①怀古
元·徐再思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
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
远人②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
木兰花在,山僧试问③:知为谁开??
  【注】①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后峰上,相传建于三国东吴甘露元年,后废。②远方来此游览的人。③即“试问山僧”
1.这首诗诗人登楼观望,描绘了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绵延的秦淮秋色(远景);荒凉残破的寺商(近景);黄昏时刻,滔滔的江水(远景);山寺内小兰花开(近景)(意思对即可)。
2.古寺荒凉冷落,而木兰花依然盛开,散发幽香,永葆孤直高洁之性,给备尝艰辛的诗人以心灵的慰藉:同时,江山依旧,花草依旧,而人事全非,让人产生兴亡之叹,感慨生命的短暂。(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体现了诗人亲近自然的乐趣。
(1)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的“山客”是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有画,绘形绘色(或:突出色彩的描写),动静结合(或:以声衬静),情景交融。
(2)闲适恬静。(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面这首诗内容的解说,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邂 逅
(台湾)席慕容
你把忧伤画在眼角/我将流浪抹上额头
你用思念添几缕白发/我让岁月雕刻我憔悴的手
然后在街角我们擦身而过/漠然地不再相识
啊/亲爱的朋友
请别错怪那韶光改人容颜/我们自己才是那个化妆师
A.第一节中,诗人用“画”“抹”“添”“雕刻”等词语,既显示了岁月流逝的轨迹,也揭示了人们“自寻烦恼”的反常心理。
B.诗人在第一节将“你”“我”类同的“雕琢”展现出来,在第二节中便把“化妆”得严严整整的“你”“我”推向街角,展现擦身而过却不相识的场面。
C.第二节中“请别错怪”一句仿佛是一种规劝,又仿佛是一种提醒,娓娓而谈中解释了“漠然地不再相识”的本质。
D.诗人在诗中把抽象的人生“世态”阐述得既含蓄深沉又细致入微,他含蓄地告诉人们,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D项用“化妆师”的常用义替代了原文中的语境义。原文中“化妆”可理解为人们自寻烦恼的行为,不是“化妆打扮”的意思,因而“化妆师”只是一个比喻性说法。可见此项将诗的主题定为“经常化妆打扮自己,并不能带来美丽,而只会使人更苍老”,显然是不恰当的。鉴赏时必须联系全诗。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