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一)
A.增长 B.增发 C.加快 D.加大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
悲惨命运
[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时间一分接一分地过去了,到拜访者觉得自己真的该走了的时候,他站起来吞吞吐吐地说:“呃,我想我……”紧接着主人就说:“噢,你这就要走吗?时间真的还早呢!”于是拜访者拿不定主意的尴尬就接踵而至了。
在我所知的这类事情中,最悲惨的例子要数我可?怜的朋友动三先生了。他简直不知道该如何从所拜访的人家里脱身。他是那么忠厚,又是那么规矩,从不愿失礼。
在他放暑假的第一天下午,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他到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他在那儿聊了一会儿天,喝了两杯茶,然后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呃,我想我……”
可是女主人说:“噢,别急!动三先生,你真不能再多待一会儿吗?”
动三从来都是说实话的。“噢,我能。”他说,“当然,我——呃——可以再待一会儿。”他留了下来,喝了十一杯茶。夜幕开始降临了,他再一次站起来。
“呃,现在,我想我真的……”
“你非要走吗?”女主人客气地说,“我还以为你可以留下来吃饭呢……”
“呃,是可以的。”动三说,“假如……”
“那就留下来吧。我肯定我的丈夫会很高兴的。”
“好吧,那就留下来吧。”他颓然回到椅子上,灌了一肚子的茶水,怪难受的。
男主人回来了,他们开始吃饭。动三从头到尾都在盘算着要在八点三十分告辞。主人一家都在纳闷,不知动三到底是因呆笨而显得闷闷不乐呢,还是仅仅只是呆头呆脑的。
吃完饭后。女主人想打开他的话匣子,于是拿出照片给他看。她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到八点三十分的时候,动三已经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动三站起来:“现在告辞了。”他以恳求的口吻说。
“告辞?”他们说,“才八点三十分,你有什么事要去办吗?”
“没什么事。”他承认,然后苦笑了一下,接着又闷声闷气地坐下来。
就在这时候,大家发现主人的宝贝儿子——那个可爱的小调皮鬼把动三的帽子给藏起来了,因此,男主人说,动三先生非留下来不可了,于是就请动三一起抽烟聊天。动三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果断地离去,可是办不到。后来男主人开始厌烦他了,就用反话挖苦他说:“动三先生最好留下来过夜,我们可以给你临时搭一个铺。”动三误解了他的意思,竟然连连道谢。于是男主人便为他安排了一个空房间,内心却狠狠地诅咒他。
第二天,吃完早饭后,男主人进城上班了,留下动三和家里的宝贝儿子玩。动三一天一直在琢磨着回去,可他又左右为难。男主人傍晚下班回来了,他发现动三还在家里,大感吃惊和恼火。他想开个玩笑把动三支走,于是说:“我认为该向动三先生收房租和伙食费了!”那个不幸的小伙子目瞪口呆一阵,然后紧紧握住男主人的手,向他预付了一个月的食宿费。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他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后来病情进一步恶化,怪可怕的。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呃,我想……”紧接着又倒在枕头上,同时发出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大笑。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再来一杯茶,再拿照片来!哈!”
在动三假期的最后一天,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经过一个月的痛苦折磨,动三去世了。人们说在他临终之际,他在床上说:“噢!天使们在召唤我,我想我真的该走了。再见!”(选自《小说选刊》2011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描写人物时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有时候他从床上惊坐起来,尖叫着,再一会儿,他又跳起来,大叫着。”
B.小说结尾描写“大雨‘哗哗哗’地下个不停,仿佛天上有个巨大的喷壶,在往地上倒水”,主要目的是照应开头“天空一片浅蓝,颜色很浅”一句。
C.小说以动三的悲惨命运为线索,以人物行踪为顺序,文脉清晰。作者自始至终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动三的同情和褒扬。
D.女主人把家里珍藏的所有的照片都拿了出来,但动三只看了七十一张,大约还有六十张没看完就站起来想走,这表明动三心不在焉,急着告辞回家。
E.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日子里,动三神情忧郁,最后他垮了。他发烧得厉害,神志不清。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是预付食宿费、被主人误解带来的思想折磨等。
(2)文章开头“有些人,在拜访别人或晚上与人聊天的时候,总觉得告辞是一件很难的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3)小说运用了巧合和幽默的手法。请你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
?
(4)简要概括主人公动三的性格特点,并探究造成动三先生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夹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些了。”又让坐。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了,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大有深意,忽见他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含着泪只管弄衣带,那一种软怯娇羞、轻怜痛惜之情,竟难以言语形容,越觉心中感动,将疼痛早已丢在九霄云外去了。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人可亲可敬。假若我一时竟别有大故,他们还不知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悄悄说了。
宝玉原来还不知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从来不是这样,你们别混猜度。”宝钗听说,便知宝玉是怕他多心,用话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得这个形象,疼还顾不过来,还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吗?”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存心挑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
宝玉方欲说话时,只见宝钗起身道:“明日再来看你,好生养着罢。方才我拿了药来,交给袭人,晚上敷上管就好了。”说着便走出门去。袭人赶着送出院外,说:“姑娘倒费心了。改日宝二爷好了,亲自来谢。”宝钗回头笑道:“这有什么的?只劝他好生养着,别胡思乱想就好了。要想什么吃的玩的,悄悄的往我那里只管取去,不必惊动老太太、太太众人。倘或吹到老爷耳朵里,虽然彼时不怎么样,将来对景,终是要吃亏的。”说着去了。
袭人抽身回来,心内着实感激宝钗。这里宝玉昏昏沉沉,半梦半醒,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黛玉。犹恐是梦,忙又将身子欠起来,向脸上细细一认,只见他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不是黛玉却是那个?宝玉还欲看时,怎奈下半截疼痛难禁,支持不住,便“嗳哟”一声仍旧倒下,叹了口气说道:“你又做什么来了?太阳才落,那地上还是怪热的,倘或又受了暑,怎么好呢?我虽然捱了打,却也不很觉疼痛。这个样儿是装出来哄他们,好在外头布散给老爷听。其实是假的,你别信真了。”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利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言词,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半日方抽抽噎噎的道:“你可都改了罢!”宝玉听说,便长叹一声道:“你放心,别说这样话,我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一句话未了,只见院外人说:“二奶奶来了。”
黛玉便知是凤姐来了,连忙立起身道:“我从后院子去罢,回来再来。”宝玉一把拉住道:“这可奇了,好好的怎么怕起他来了?”黛玉急得跺脚,悄悄的说道:“你瞧瞧我的眼睛,又该他们拿咱们取笑儿了。”宝玉听说,赶忙的放了手。黛玉三步两步转过床后,刚出了后院,凤姐从前头已进来了。问宝玉:“可好些了?想什么吃?叫人往我那里取去。”接着薛姨妈又来了。一时贾母又打发了人来。
至掌灯时分,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的睡去。接着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这几个有年纪常来往的,听见宝玉捱了打,也都进来请安。袭人忙迎出来,悄悄的笑道:“婶娘们略来迟了一步,二爷睡着了。”说着,一面陪他们到那边屋里坐着,倒茶给他们吃。那几个媳妇都悄悄的坐了一回,向袭人说:“等二爷醒了,你替我们回罢。”
(摘自《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删改)
注:前一回是说宝玉因不符合其父贾政的要求而被贾政打得遍体鳞伤。
小题1:下列对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句中,“托”字用得极为精彩,表面上写出了薛宝钗的小心翼翼,实际上写出了薛宝钗对贾宝玉的关心。
B.“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一句,写出了贾宝玉的多情以及对功名的不屑。
C.在这部分文字中,作者通过袭人对周瑞媳妇、吴新登媳妇、郑好时媳妇等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贾府等级制度的森严。
D.林黛玉来看宝玉,见宝玉被打得遍体鳞伤,于是说“你可都改了罢!”,
这体现了林黛玉对当时社会环境的顺从,写出了她的软弱。
E. 这部分文字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手段,从正面、侧面不同角度刻画了薛宝钗、林黛玉不同的性格特征。
小题2:《林黛玉进贾府》中说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请简要说明林黛玉的这种性格在这部分文字中有没有得到体现。(3分)
小题3:从这部分文字看,贾宝玉对宝钗、黛玉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分)
小题4:把第一段划线句子改为:“早听我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看了,心里也疼”,好不好?为什么?(4分)
4、阅读题 阅读节选自课文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
“祥林嫂,你又来了。”柳妈不耐烦的看着她的脸,说。“我问你:你额角上的伤疤,不就是那时撞坏的么?”
“唔唔。”她含胡的回答。
“我问你:你那时怎么后来竟依了呢?”
“我么?……”
“你呀。我想:这总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
“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我不信。我不信你这么大的力气,真会拗他不过。你后来一定是自己肯了,倒推说他力气大。”
“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你和你的第二个男人过活不到两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将来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你给了谁好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我想,这真是……”她脸上就显出恐怖的神色来,这是在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
她当时并不回答什么话,但大约非常苦闷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两眼上便都围着大黑圈。早饭之后,她便到镇的西头的土地庙里去求捐门槛。庙祝起初执意不允许,直到她急得流泪,才勉强答应了。价目是大钱十二千。
小题1: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用墨不多却作用很大,简要分析文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
小题2:这篇小说收入《彷徨》时作了修改。下面的句子未经修改,对照课文画“?”线的句子,扼要说明修改后的好处。(3分)
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只肯洗器皿。微雪点点的下来了。
答:?
?
小题3:“‘唉唉,我真傻。’祥林嫂看了天空,叹息着,独语似的说。”在这里祥林嫂又要重复她讲了多次的阿毛的往事。对她这种反复的、近乎机械的讲述,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
小题4:对柳妈讲的阴司的故事,人们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这是柳妈为了让祥林嫂死后不再受阴司的折磨而为她想的一个好主意,其出发点是好的;有人认为柳妈和鲁四老爷是一样的封建礼教和神权的维护者,她的这个可怕的故事一直缠绕着祥林嫂,直到她临死前还向“我”询问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3分)
答:?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选文,完成16—19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作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小说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勃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或洪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找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朴而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单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容易而实在不容易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朱光潜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
16.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福尔摩斯侦探案》这类小说的?(2分)
答:?
17.“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勃勃的葛藤花卉。”请谈谈这个比喻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18.第二段划线句中中,“所寻不出的东西”指什么?(3分)
答:?
19.从全文看,作者提倡读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