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C.何陋之有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夜驰之沛公军——曾不知老之将至
B.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乐琴书以消忧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若属皆且为所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阅读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⑩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1: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温故而知新
C.曲肱而枕之
D.学而不思则罔
小题2: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超过
C.人不堪其忧堪:可以,能够
D.不舍昼夜舍:舍弃
小题3:下面对各段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第二则中“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古代治学的人非常注重品德的修养。
B.第七则告诉我们,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知之、好之、乐之,道出了学习的三重境界。
C.第八则和第六则一样,都在强调“安贫乐道”的思想,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为物质的享受而四处奔忙,粗茶淡饭就能让他们乐在其中。
D.第十则讲的是做人要有理想,哪怕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敢于做统帅的想法。
小题4:把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选自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南面
B.愚泉凡六穴——凡:总共
C.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咸:都
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适:恰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溪虽莫利于世
②记于溪石上
③亦颇以文墨自慰
④以愚辞歌愚溪
A.①和②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B.①和②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①和②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③和④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也相同。
D.①和②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不同,③和④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也不同。
3.对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②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③得其尤绝者家焉
④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
⑤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⑥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A.②③⑥/①④⑤
B.①③⑥/②④⑤
C.②③⑤/①④⑥
D.①②④/③⑤⑥
4.下列有关作家和作品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后又有宴集序、赠序等,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B.柳宗元,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与韩愈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对后代散文发展有较大影响。
C.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发泄。因此,这时他笔下的山水,都饱含作者内心的酸甜苦辣。
D.柳宗元在《愚溪诗序》中记愚溪八景时,善于摄景,巧于布局,八景的位置和距离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具有很强的立体感。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