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扣舷而歌之——客喜而笑
C.适得府君书——始适还家门
D.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及其所之既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①,必请所与②;问有余,必曰‘有’。 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孟子·离娄》)
注:①彻:通“撤”,撤除。②与:通“予”,给予。
(1)下列对上面两个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认为“养”父母如果缺乏恭敬之心,那与“养”犬马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B.在事亲方面,曾子和曾元供养父亲都有酒肉,但孟子对曾子的言行更加肯定。
C.孔子说的“是谓能养”的“养”,与孟子说的“养口体”的“养”的内涵相同。
D.关于如何事亲,孔子比较重视精神上的事奉,而孟子比较重视物质上的供养。
(2)如何做到“孝”?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要做到“孝”,既要懂得“养”父母(“养口体”),让父母衣食无忧;更要懂得“敬”父母(“养志”),尊重、满足父母的意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善
①素善留侯张良( )
②不如因善遇之( )
⑵故
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
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
⑶之
①珍宝尽有之( )
②为之奈何( )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 )
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⑷以
①具告以事(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④所以遣将守关者( )
⑸幸
①妇女无所幸( )
②故幸来告良( )
⑹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
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
⑺乃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②良乃入,具告沛公( )
参考答案:⑴善
①动词,结交,交好
②副词,好好地
⑵故
①名词,旧交情
②连词,所以,因此
⑶之
①助词,无义
②代词,这件事
③动词,到
④代词,他的话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⑷以
①介词,把,将
②介词,用来
③介词,把,将
④与“所”构成固定结构,表原因
⑸幸
①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②副词,幸亏,幸而
⑹王
①动词,称王
②秦汉以后朝廷中封爵最高的一级,这里是对刘邦的尊称
③秦汉以后朝廷中封爵最高的一级
④动词,称王
⑺乃
①副词,就
②副词,于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清]龚自珍
居礼曹,客有过者曰:“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欢;过桥,遇女墙啮可登者,登之,扬州三十里,首尾曲折高下见。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①,心已疑礼曹过客言不实矣。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醉而歌,歌宋元长短言乐府,俯窗呜呜,惊对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请吊蜀冈者,舟甚捷,帘幕皆文绣,审视,玻璃五色具。舟人时时指两岸曰:“某园故址也。”约八九处。其实独倚虹园圮无存。曩所信宿之西园,门在,题榜在,尚可识,其可登临者尚八、九处。阜有桂,水有芙渠菱芡。是居扬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览江,北览淮,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②也。忆京师言,知有极不然者。
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有以经义请质难者,有发史事见问者,有就询京师近事者,有呈所业若文、若诗、若笔、若长短言、若杂著、若丛书乞为序、为题辞者,有状其先世事行乞为铭者,有求书册子、书扇者,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谁得曰今非承平时耶?惟窗外船过,夜无笙琶声,即有之,声不能彻旦。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爰以书画环瑱互通问,凡三人。凄馨哀艳之气,缭绕于桥亭舰舫间,虽澹定,是夕魂摇摇不自持。余既信信,拿流风,捕余韵,乌睹所谓“风号雨啸、鼯狖③悲、鬼神泣”者?嘉庆末,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闻宋君病,存亡不可知;又问其所谓赋诗者,不可见,引为恨。
卧而思之,余齿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运,古之美人名士,富贵且长寿者几人欤?此岂关扬州之盛衰,而独置感慨于江介也哉?抑予赋侧艳则老矣,甄综人物,搜辑文献,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今扬州,其初秋也欤?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作《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文章有删节)
注释:①零甃(zhòu)断甓(pì):残墙碎砖。②冶华:美丽繁华③鼯狖(wúyòu):鼯鼠(大飞鼠)、黑色长尾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礼曹,客有过者曰——过:路过。
B.审视,玻璃五色具——审:仔细地。
C.然而女子有以栀子华为贽求书者——贽:见面礼,礼物
D.尝于此和友人宋翔凤侧艳诗——和:写和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甃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4.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市,求熟肉,市声欢,得肉,馆人以酒一瓶,虾一筐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地有四时,莫病于酷暑,而莫善于初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A
4.(1)我到了街市上之后,想买一些熟肉,街市上喧闹。买到肉之后,旅馆仆役拿一瓶酒、一筐虾送给我。?
(2)天地间的四季,没有比酷热的夏天令人难受的,又没有比初秋令人感觉良好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与例句中加粗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今者出,未辞也
A.近者奉辞伐罪
B.何辞为
C.卮酒安足辞
D.动以朝廷为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