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8-22 12:05: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翟守素,济州任城人。守素以父任为殿直,历汉、周,迁供奉官,领承天军使。乾德中,为引进副使,从王全斌伐蜀,以往来驰告军事为职。蜀平,擢判四方馆事。以两川余寇未殄,虑致骚动,再令守素入蜀经略诸郡,分兵以防遏之。
开宝中,会麟、府内属戎人争地不决,因致扰乱,命守素驰往抚喻。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从征太原,命海州刺史孙方进围汾州,守素监其军,转引进使。
开宝三年,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使郭崇信副之。赐守素钱五百万,入谢日,复遣为岐帅符彦卿官告使。守素辞以锡赍优厚,不敢更当奉使之诏,上不许。九年,吴越国王钱俶来朝,命守素护诸司供帐,迎劳郊外。并垒未下,诏与洺州防御使郭进率兵深入其境,蹈藉禾稼,守素多所虏获。太宗即位,迁客省使,领宪州刺史。
太平兴国三年夏,河决荥阳,诏守素发郑之丁夫千五百人,与卒千人领护塞之。是秋,梅山洞蛮恃险叛命,诏遣守素率诸州屯兵往击之。值霖雨弥旬,弓弩解弛,不堪用,明日,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及旦,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乘胜逐北,尽平其巢穴。先是,数郡大吏、富人多与贼帅包汉阳交通,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反侧以定。俄而钱俶献浙右之地,诏守素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诸郡,人心甚悦,即以知杭州。岁满,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以事勒归私第,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守素既至,渐以宁息。未几,迁商州团练使。
淳化中,夏帅赵保忠上言,其弟继迁诱戎人为寇,且求援师。诏守素率兵复屯夏州,未几,又徙石州,以老病上疏求归本郡,从之。三年,卒,年七十一。
守素逮事四朝,绵历内职五十余年。性谨慎,宽仁容众,所至有治绩。凡断大辟狱,虽罪状明白,仍遍询僚寀,佥同而后决;属吏有过不面折,必因公宴援往事之相类者言其获咎,以微警之。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守素久次不迁,殊无陨获意,时论以此多之。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两川余寇未殄殄:消灭
B.命守素驰往抚喻喻:明白
C.贼奄至,交射之,贼遂败奄: 突然
D.时论以此多之多:称赞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翟守素的政治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②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
③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④安抚诸郡,人心甚悦
⑤守素既至,渐以宁息?⑥属吏有过不面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守素历任重要官职五十多年,谨慎宽厚,政绩卓著,判案时细察明断,对属下温和平易。
B.新提拔的年轻官吏都压制翟守素,致使他的职务多年得不到提升,但他并没因此而灰心丧气。
C.翟守素因父亲做官而走上仕途,他的军事才能受到皇帝赏识,曾多次被派去平定叛乱。
D.在平定梅山洞叛乱时,翟守素克服了弓弩松弛的困难,不仅大败贼寇,而且扫平了叛军巢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守素辞以锡赍优厚,不敢更当奉使之诏,上不许。(5分)?
(2) 以守素权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属洛阳岁旱艰食,多盗,上忧之。(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 守素因为赏赐很优厚而推辞,不敢再接受担当奉使的诏意,(但)皇上不准许。(辞.以,当)
(2)任命翟守素暂时代理河南府兼留守司事,恰好洛阳正因干旱而缺少食物,皇上对此很担忧。(权,属,忧)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解析:喻:告诉,使人知道。可以联想成语“不可理喻”。
小题2:试题解析:①表现翟守素的军事才能,不属于政治才能,②表现翟守素的宽仁,属于性格特征,不属于政治才能,⑥表现翟守素的宽仁和处事方式,属于性格及处事,综合这三点,做两次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小题3:试题解析:B项涉及文章最后一句翻译:新提拔的年轻官吏大多官至到节度使,而翟守素长久停顿不升迁,却没有任何怨言。当时许多人都因此称赞他。原文与选项大相径庭。其它选项均正确。
小题4:试题解析:(1)解析:辞:推辞,以:因为,介宾短语倒装。 锡:通“赐”。
(2) 解析:以:动词,任命;权:暂时代理;属:正巧,恰好,正赶上;艰食:缺少食物。
【参考译文】
翟守素是济州任城人。翟守素因为父亲做官而被任命为殿直,经历后汉、后周,升迁为供奉官,又任承天军的领使。乾德年间,被任命为引进副使,随从王全斌征伐蜀地,职务是往来奔驰报告军队事务。蜀地平定后,提升为判四方馆事。朝廷因为两川的残余盗匪还没有被消灭,担心引起战乱,第二次命令翟守素入蜀经营治理各州,分兵防备并遏制他们。
开宝年间,会麟、府内两地方的戎人争夺土地未能决断,从而导致了骚乱,(上面)指派守素急速安抚晓喻。守素辨明了其中的是非曲直,戎人均心悦诚服。(后来)跟随皇帝出征太原,(上面)指派海州刺史孙方进攻围困汾州,守素做监军,转任为引进使。开宝三年,被任命为剑南十州都巡检使,东上阁门任命郭崇信作为副手。赐给守素五百万钱,入朝拜谢时,又加封岐帅符彦卿官告使(官名),守素因为赏赐很优厚而推辞,不接受皇上的诏意,(但)皇上不准许。开宝九年时,吴越国王钱俶来到朝廷觐见,于是(上面)任命翟守素保护各司供应饮食起居的营帐,前往郊外迎接慰劳(吴越王)。并州的营垒没有攻下,皇帝下诏与洺州防御使郭进率兵深入他们的境地,践踏庄稼,守素俘获的人很多。到太宗即位后,官升客省使、并被任命为宪州刺史。
太平兴国三年夏天时,黄河在荣阳地区决口,皇帝命守素征招郑地的民夫1500人,与士兵1000人护堤堵塞决口。这一年秋天,梅山洞蛮依凭天险反叛,上命守素率领诸州的驻军前往剿灭。正值阴雨绵绵的十多天,弓弩的弦(因潮湿)松弛,不能使用。第二天,将要和敌人交战,守素在一夜之间命令士兵削木做弩。到了早上,贼人突然来袭,用木弩交替射击贼人,于是贼人败退。(守素)则乘胜追击,将贼人巢穴扫荡一空。之前,许多郡县的官员、富商和叛军首领包汉阳交往勾结,(剿灭叛军后)获得这样的书信几百封,守素将它们全部烧掉。于是叛乱被平定。不久钱俶向朝廷献出了浙东的土地,上命守素为两浙诸州兵马都监,安抚这些新降的郡县,人心都得到了安抚,于是又被任命为知杭州。年底,又被任命为西京巡检使。秦王廷美下朝回府后,任命守素为知河南府兼留守司事,这时洛阳正因干旱而缺少食物,盗窃频发,皇上很担忧。守素到了之后,就逐渐平息了。任职一年后,又被任命为商州团练使。
秦王赵廷美因犯事被勒令回到私人的宅第,任命翟守素暂时代理河南府兼留守司事,恰好洛阳正因干旱而缺少食物,皇上对此很担忧。翟守素到任后,就逐渐平息了。不久,调任商周团练使。
淳化年间,夏帅赵保忠上书称,他弟弟继迁引诱戎人入侵,要求朝廷发援军。上命守素带兵驻守在夏州,没多久,又移师石州,于是守素以年老病多为理由上疏要求回故乡,皇上准备了。淳化三年,病逝,时年71岁。
守素连续侍奉四朝,一直在朝廷担任内职50多年。性格谨慎,待人宽和。所到之所均有政绩。凡是他断决死刑的案件死刑),即使罪状很明白,仍然广泛向同僚询问,大家意见相同后才执行死刑。下属有过错时不当面指责,必趁在宴会上援引以前类似的事情来告诫,然后轻微的警告。新提拔的年轻官吏大多官至到节度使,而翟守素长久停顿不升迁,却没有任何怨言。当时许多人都因此称赞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南康直节堂记?(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 ,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居,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所蹲伏/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逐性/吾还也
C.与竹柏同,以直过之/一宫之间,气候不齐
D.君客饮于堂上/久之,能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1)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并且命名为“直节”。
(2)我想做个品行正直的人,可是做正直的人必然会受到挫折,品行正直的人可以做吗?
(3)庐山一带的百姓,登上直节堂见到了杉树,就会怀念起像杉树一样品行正直的人,这种怀念大概是永远不会终止的吧。


本题解析:
小题1:蹲伏:居住、工作
小题1:A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B 代词,它/副词,还是;? D 介词,和,与/介词,凭借
小题1:杉树非徐望圣所种
小题1:此题考察断句,可以结合句意断句。
小题1:(1) “之”1分,“而”1分,“焉”1分。(2“直”1分,“折”1分,疑问句1分。)(3)“升”1分,“其人”1分,“其……乎”1分,整句流畅1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鼓,击鼓,名词做动词。C.斗,使……争斗,使动用法。D.耻,以……为耻,意动用法。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项脊轩志》选段,完成1-2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来归嫁过来
B.吾妻归宁回娘家
C.乃使人复南阁子修葺
D.其稍异于前制度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六年/制稍异于前
B.余既此志/赋以吊屈原
C.使人复葺南阁子/不知有汉
D.自后余多在外/何为其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①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②,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尸:尸乡,地名。②附骥之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至雍丘下略:大概
B.受诏击楚军后别:另外
C.汉王而西遁:逃跑
D.于荥阳军:驻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②项伯夜驰沛公军
B.①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饷道②吾还也
D.①余他广通②失其所,不知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B.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4分)
?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4分)
?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4分 )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授予灌婴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拜” 1分,“从”1分,被动句式1分,句意1分,共4分。)
(2)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不信任我们,希望得到您身边的并且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判断句式1分,“故”1分,“左右”1分,“傅”1分,共4分。)
(3)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适”1分,“素”1分,“异哉所闻!”主谓倒装句式1分,大意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略,夺取。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因文定义。一个词不管有多少种意义,当它一进入具体环境后,就只能有一个恰当的理解。所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利用汉语词语的构成特点、根据已经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上下文的语境限制和题目的具体要求进行词义的推断是特别需要,特别实用,也十分有用。
小题2:试题分析:A项前一个“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意为“到”;B项均为“于是”;C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代指楚军,后一个“其”为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意为“还是”;D项前一个“与”为连词“和”,后一个“与”意为“结交,亲附”。
点评: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文之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外以内。这几年来,考到的文言虚词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许多例句都来自教材。因此,应立足教材,吃透教材,以课本为根本,提高文言虚词的解题能力。
小题3:试题分析:“破秦军尸北”不可断开,排除A 、D;“遂”表承接,应放在句首,排除B。
点评:文言断句,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的地方,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但也应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比如: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的人名等名词,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准确把握这些特殊语序我句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
小题4:试题分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翻译时又要审察句子的特点。首先要关注句式:(1)句“沛公立为汉王”“拜为中谒者”都是被动句式,翻译时应体现出来: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2)句“臣故秦民”为判断句,可译为我原是秦民。(3)句“异哉所闻!”主谓倒装。同时还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翻译:“拜”,授予官职;“从”,跟随,跟从;“故”,原来;“左右”,身边的人;“傅”,此处为使动法,使……成为首领;“适”,到,往;“素”,故事。
点评:(1)总体分五步: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 第二步:找得分点、发现“生词” 。第三步:理清句式、调整语序。第四步:草拟底稿、连词成句。第五步:轻读一遍,誊写答卷。
【参考译文】颍阴侯灌婴原是睢阳的一个贩卖丝缯的小商人。高祖在刚刚起兵反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城下,章邯击败了项梁并杀死了他。而沛公也撤退到砀县一带,灌婴以内侍中涓官的身份跟随沛公,在成武打败了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杠里打败了驻守的秦军,因为杀敌英勇,被赐与七大夫的爵位。又跟随沛公在阳武以西至洛阳一带与秦军交战,在尸乡以北地区击败秦军,再向北切断了黄河渡口,然后又领兵南下,在南阳以东打垮了南阳郡郡守吕齮的军队,这样就平定了南阳郡。
沛公被封为汉王之后,汉王授予灌婴郎中之职,他跟从汉王进军汉中,十月间,又被授予中谒者之职。跟从汉王还师平定了三秦,攻取了栎阳,降服了塞王司马欣。在定陶以南地区与项羽的部下龙且、魏国丞相项他的军队交战,经过激烈的拼搏,最后击败敌军。因功被赐与列侯的爵位,号为昌文侯,杜县的平乡被封作他的食邑。
以后又以中谒者的身份跟随汉王拿下砀县,进军彭城。项羽带领军队出击,把汉王打得大败。汉王向西逃跑,灌婴随汉王撤退,在雍丘驻扎。王武、魏公申徒谋反,灌婴随从汉王出击,并打垮了他们。攻克了外黄,再向西招募士卒,在荥阳驻扎。项羽的军队又来进攻,其中骑兵很多,汉王就在军中挑选能够担任骑兵将领的人,大家都推举原来的秦朝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他俩对骑兵很在行,同时现在又都担任校尉之职,因此可以担任骑兵将领。汉王准备任命他们,但他们二人说:“我们原为秦民,恐怕军中士卒不信任我们,希望得到您身边的并且善于骑射的人做我们的首领。”当时灌婴年龄虽然不大,但在多次战斗中都能勇猛拼杀,所以就任命他为中大夫,让李必、骆甲担任左右校尉,带领郎中骑兵在荥阳以东和楚国骑兵交战,把楚军打得大败。又奉汉王命令自己另外率领军队袭击楚军的后方,断绝了楚军从阳武到襄邑的粮食供应线。又带领骑兵南渡黄河,护送汉王到达洛阳,然后汉王又派遣灌婴到邯郸去迎接相国韩信的部队。回来到敖仓时,他被升任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说:我曾经到过丰沛,访问当地的遗老,观看萧何、曹参、樊哙、滕公居住的地方,打听他们当年的有关故事,所听到的真是令人惊异呀!当他们操刀杀狗或贩卖丝缯的时候,难道他们就能知道日后能附骥尾,垂名汉室,德惠传及子孙吗?我和樊哙的孙子樊他广有过交往,他和我谈的高祖的功臣们开始起家时的事迹,就是以上我所记述的这些。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