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①将接战,守素一夕令削木为弩?②既而得其书讯数百封,守素并焚之 ③守素辨其曲直,戎人悦服?④安抚诸郡,人心甚悦 ⑤守素既至,渐以宁息?⑥属吏有过不面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
2、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南康直节堂记?(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庭,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逐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居,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委曲:屈曲变弯
D.府史之所蹲伏蹲伏:蹲着和躺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惟杉能逐其性/吾其还也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君以客饮于堂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后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做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人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小题4: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A.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B.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C.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译文:?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译文:?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译文:?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C.外连横而斗诸侯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阅读题 阅读《项脊轩志》选段,完成1-2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妻来归嫁过来
B.吾妻归宁回娘家
C.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修葺
D.其制稍异于前制度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后六年/其制稍异于前
B.余既为此志/为赋以吊屈原
C.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乃不知有汉
D.然自后余多在外/何为其然也
5、阅读题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①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②,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尸:尸乡,地名。②附骥之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地至雍丘下略:大概
B.受诏别击楚军后别:另外
C.汉王遁而西遁:逃跑
D.军于荥阳军:驻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①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②吾其还也
D.①余与他广通②失其所与,不知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B.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4分)
?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4分)
?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4分 )
?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