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可以在灾祸不期而遇时,使投保者或其受惠人得到一笔赔偿。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过农垦战士的积极开发,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李向群在抗洪斗争中威武不屈,为了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飘缈苦思暝想察言观色集腋成裘渌水荡漾青猿啼
B.言迄名信片乔妆打扮金壁辉煌出师一表真名士
C.沽取因才施教声名雀起批肝沥胆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D.剽窃坐镇指挥切中肯綮人情世故三顾频烦天下计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标题:
日前,上海一位专家认为龙的形象容易招致误解,提出重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这引起极大争议,九成网友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牺牲民族文化,是自卑心理。
据上海一家媒体报道,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正领衔一项省级课题认为,包括“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
从古至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吴友富提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据报道,吴友富领衔的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记者在网上看到,网友对此事的反应强烈,截至昨天下午5时,网易该条新闻评论就突破6000条,绝大多数网友表示反对。
一位网友说:“我活了20多年,我爷爷活了70多年,都是龙的传人,又是为了与国际接轨,牺牲掉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意思吗?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还有反对者表示,德国和俄罗斯的熊、美国的白头雕等,形象也带有攻击性。
少数支持同意该建议的网友则表示,龙与封建王朝有密切的关系,被“专用”了几千年,可以考虑用其他动物代替。
民俗专家王作楫表示,龙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是十二生肖之一,中国人对此都有深厚的感情。“我觉得问题是现在的翻译不准确,应该有新的翻译方法,充分表达中国‘龙’的内涵。”他表示,要顾忌中国百姓的传统情感,不该强求人们应该如何。
(《北京娱乐信报》2006年12月06日)
⑴.请根据新闻综述内容,为其拟一则标题。
答:
⑵请简要概述一下,“赞成”与“反对”以“龙”为符号的“理由”。
赞成者:
反对者:
4、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豆豉(gū)埋怨(mán)铁砧(zhēn)敷衍了事(hū)
B.瓤肉 (náng)木讷(nà)镀金(dù)咄咄逼人(duō)
C.蘸墨(zàn) 蛊惑(gǔ)精湛(zhàn)引吭高歌(háng)
D.逶迤(yí)要挟(xié)脖颈(gěng)洗洗涮涮(sh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