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诗歌鉴赏。
采 桑 子
欧阳修
(其一)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其二)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山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景色,但侧重点不同。
其一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二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词句,分析后一首词的写作手法及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湖上春游季节的热闹情景;湖上热闹季节过后的清幽情景。
(2)采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来写。词中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11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微山亭赋韵
江总①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②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小题1】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同中有异,“同”与“异”分别指什么?简要分析。(5分)
【小题2】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分别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同:都是对家乡的思念。(1分)异:(1)江诗:从诗的第三句中“篱下菊”的典故(1分)可知,诗人在表达对故乡的怀念和思归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了归隐田园(1分)的情怀。(2)岑诗:该诗是在长安沦陷时所作,故第三句有“遥怜”(1分)二字,表现了诗人面对故乡长安遭受战乱时的痛苦之情及收复失地的渴望(1分)。
【小题2】对比和想象。(2分)江诗以“心逝”和“形来”对比,想象故乡的菊花开放了几朵;(2分)岑诗以“强欲登高去”与“无人送酒来”对比,想象故乡的菊花在战场旁开放。(2分)对比与想象的运用,强化了诗人的情感。
本题解析:
【小题1】分析诗人的情感要根据题目和文本提供的信息去判断。江诗的题目“于长安归还扬州”中有“归还”,岑诗题目中有“思长安故园”。所以这两首诗的共同感情应是思乡。不同之处江诗通过“篱下菊”表达心向田园、渴望归隐的心情。岑诗通过“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表达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惜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要结合文本来分析,江诗前两句“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逝”与“来”构成对比;而“今日几花开”则是联想想象;岑诗“前两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一去一来构成对比,而后两句则是想象故乡的菊花在开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问题。
鸨羽
《诗经·唐风》
肃肃①鸨②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监③,不能艺稷黍。父母何怙④?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⑤棘⑥。王事靡监,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肃肃鸨行,集于苞桑。
王事靡益,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注]①肃肃:鸟振动翅膀的声音。②鸨:鸟名,生性不喜欢栖息树上,以鸨之不得其所比喻人离乡远役,也不得其所。③靡盗:无停息的时候。④怙:依靠。⑤苞:丛生。⑥棘:树的名字。
1.诗中运用了“赋、比、兴”中的哪种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本诗运用了“兴”的手法。先写不喜栖息于木的野雁,飞来聚集在树上,不得其所。接下来感叹徭役繁重,劳动人民离乡远役,不能耕种以养父母,也不得其所。
2.晋国政治黑暗,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妻子,因而老百姓发出呼天怨地的声音,强烈抗议统治者的深重压迫。(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诗歌鉴赏题阅读下列诗句,然后回答问题。
北塘避暑
? 韩琦(宋)①
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
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
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
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
①韩琦是北宋名相,他为官清廉正直,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尤重保持晚节
1.“暑”与“清风”具有双关含义,试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暑”既指夏季天气炎热,炎热酷暑,令人心烦的自然界的暑气,也指尘寰中的“暑气”,指权势的争夺,人心叵测,世俗的险恶。?“炙手可热势绝伦”的“暑气”,早已令诗人退避三舍。 “清风”既指自然界中消去暑气的清风,又表明自己正直无私,两袖清风。
2.颈联虚实并用,熔写景抒情说理于一炉。“水鸟得鱼”“岭云含雨”一远一近,一俯一仰,这是实写,“长自足”“只空还”抒发作者情感,这是虚写。作者还以象征手法阐述人生哲理。人要像水鸟那样“知足保和”岭云那样“来去无心”追求内在的精神品格。也是作者旷然的精神所在。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
|
对李清照《一剪梅》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秋”字领起:“红藕香残”,荷花谢了,这是室外之秋;“玉簟秋”,枕卧的席子感到了秋凉,这是室内之秋。在这秋的氛围中,“独上兰舟”,更进一步突出了词人的形单影只的孤寂之感。
B.秋凉,孤寂,使词人更迫切地盼望与亲人的团聚。于是她把视线投向“云中”,投向排成“一”字或“人”字的大雁,希望能够替她传递“锦书”,使丈夫早些回来,表达了词人殷切的思念之情。
C.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兼提落花、流水两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感伤在夫妻分离中年华的消逝。然后说,这种离愁是双方都要承受的,这种离愁也是无法排遣的。
D.这首词结尾三句,“眉头”与“心头”相对,“愁”由外露到潜入内心深处,看似消除了,实则更为深重了;“才下”与“却上”相对,突出了这种感情“潜入”所造成心理上的起伏有多么急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