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独游南湖
查慎行①
外吏②无交旧,归人应简酬。烟波宜独往,风雨感重游。
远影千帆暮,孤亭万树秋。多情天井派③,日夜向南流。
[注]①查慎行:浙江海宁人,清代诗人。曾任南书房编修,后受株连卡狱,雍正时被赦还家,此诗写于回家途中。南湖,指济宁市区王母阁湖。②外吏:指在地方衙门做官的人。③天井派:指济宁城南运河上的天井闸。派,水流。
(1)诗的颈联主要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寓情于景。将伤感孤独之情融于对“远影”“孤亭”“暮”“秋”等凄凉景物的描写之中。
(2)仕途失意的孤寂、苦闷之情,客居异地的思乡之情,英雄迟暮的叹惋之情。通过对交游甚少的境况的叙写和秋天日暮时分的景物的描摹,表现出内心的落寞和抑郁;最后两句则是借运河水流的“多情”和日夜南流,写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如梦令?秦 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小题1:“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4分)
小题2: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漫漫长夜难尽,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小题2: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艰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写长夜漫漫,四周沉静如水。北风紧吹, 驿亭深锁。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遥夜”、“如水”、“风紧”、“深闭”写出作者内心孤独、凄凉的愁绪如同如水的长夜一样排遣不去。
小题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正是驿站之晨的光景。从听觉感受中暗示黎明的到来。熬过了大半夜不眠的词人,又怀着复杂的心情,拖着疲累的身躯,开始又一天的旅途奔劳。这不仅是写景,从中可以体味到被失眠折腾的人听到马嘶人声时的困怠情绪。“马嘶人起”,又暗示出旅途跋涉,长路关山,白昼难辛的生活又将开始。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①颔联历来为人所歌咏,这两句寄寓了诗人什么感情?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悟,也有人认为是“以乐写哀”,你认为呢?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说《旅夜书怀》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典范,试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颔联采用了“以乐写哀”的手法,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意对即可)
②诗歌前四句写旅夜之景:细草、孤舟、星、野、月、江等,蕴含着作者孤寂、渺小,颠连无告之情。后四句“书怀”却即景自况,人似沙鸥,飘零无依,情中藏景。从而达 到“情景相生,互藏其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小题1:“悲怨”一词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3分)
小题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首联直接写出由听筝而引起无限悲怨之情。颔联写听筝声想象暮春情景,表现的是伤春(或惜别)的悲怨。颈联写筝声好似对影啜泣,远望长叹,表达的是思人的悲怨。尾联直抒胸臆,再次强调伤离别的悲怨。(要求依次列出所写悲怨的内涵或原因,答对2联1分,三联2分,四联3分。)
小题2:?示例一:这两句运用通感(或比喻)(1分),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渲染出一片伤春(或惜别)之情。(1分)
示例二:这两句化无形为有形(化虚为实)(1分),把抽象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筝声像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1分)渲染出一片伤春(或惜别)之情。(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诗歌的诗眼,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该词句在突出主旨、营造意境、表达感情和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考虑。又因为“悲怨”是一个表现情感的词语,也可认为此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时应结合全诗,逐联分析。
小题2:此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做题时应看清具体要求,它只问颔联的手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修辞考虑,“似”、“如”两字表明此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说是将听觉诉诸视觉,是通感的手法,比喻通感综合运用。从表现手法考虑,声音是虚的,而看到的景物是实的,此处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 ——《蜀道难》
(1)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
(2)“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