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选做)
荷叶
韩开春
①那年我去宏村,正是深秋季节,顺着黄山的皱褶一路前行,层林尽染,草黄枫红,间杂粉墙黛瓦,古徽州果然气派非凡.到了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泓碧水,一条小道笔直穿过湖心,上面有座弯月般的石砌小桥名叫画桥。据说,当年李安在此拍摄《卧虎藏龙》,男主人公李慕白就是从这座小桥上牵着他的白马走过的。
②但是,我的目光却被湖中那一大片枯萎的残荷吸引,脑海中瞬间浮现的竟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反对贾宝玉拔除破荷叶的理由:“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恍惚间,我似乎看到了林妹妹那双对着残荷发痴的忧郁的眼睛。在那一刻,我居然有了长留宏村的想法,要是能有机缘在湖边的书院住下,在有雨的夜晚,或是撑着一把油纸伞,顺着石砌的湖堤漫行,或是隔着石雕的窗棂,卧听雨打残荷,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③其实,我许多亲耳聆听雨打残荷的机会,我读初中的时候,学生宿舍的后面就有一大片荷塘,每年莲藕起出之后,就再也没人去管它,任由满塘的荷叶自生自灭。然而我终究只是个俗人,比不得林妹妹那样冰雪聪明,所以听雨打残荷的次数虽然不少,却从未听出过什么诗意。
④与枯萎破败的残荷相比,我更加喜欢夏日的新荷,光鲜洁净,绿意盎然,看上去就很赏心悦目,勃发着无穷的生机。中午或是傍晚,会有一些或红或绿的蜻蜓、豆娘前来参观,它们或许是被这荷塘满目的绿迷住了,绕着圈不停地飞,迟迟不肯离去,飞累了,就在新冒出的小荷尖上歇歇脚;身上穿着黑黄条纹套衫的小青蛙,也从水里冒出头来,双腿一蹬,用它那著名的蛙跳,一下子便跃上了荷叶的表面,随之溅起的一串水滴,滴溜溜地汇聚到荷叶的中心,凝成一颗又圆又亮的大水珠,映着太阳的光辉,像是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许是把这一张荷叶当成了运动场,鼓着大腮帮咕咕呱呱不停地叫,呼朋引类;还有一些黑脊背的鱼,在荷叶撑起的大阳伞下悠闲自在地游来游去,间或举起大尾巴,在平静的水面上使劲一击,发出“泼剌剌”的一声响,溅起一朵大水花,旋即一头扎进水底,再也不见了。
⑤这样的季节,最快乐的自然还是孩子,从第一朵荷花在水面上升起,绽开它美丽的笑脸时起,就会不断有孩子顺着塘埂悄悄滑下水去,学着在水面上那群嬉戏的鸭仔的样子,把鼻子一捏,头往下一低,便潜进了水底,上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出一截细嫩甜香的花香藕,临了上岸,还不会忘记摘一片荷叶顶在头顶。有时候也玩打水仗游戏,学着电影里白洋淀民兵打鬼子的模样,顶着一片荷叶,手里端根树枝,一只眼闭着,煞有介事地一瞄,手指一勾,嘴里同时还要发出“叭”的一声。
⑥少年的记忆,除了玩耍,大多数还是和味蕾紧密联系在一起,关于荷叶,也是如此。说到吃,必须提一下荷叶粥,这是我母亲夏天常做的,把新鲜的荷叶洗净,切成细丝,放点冰糖,和粳米一同煮,做出来的粥青白相间,颜色好看,味道也好,清香扑鼻,有清热解暑之功效。荷叶还可以包裹食物。我祖父有个习惯,赶集的时候带上一张荷叶,或干或鲜,随季节改变而有所不同,回来的时候,总会变戏法般从怀里掏出一只荷叶包来,里面包着的有时是几片卤猪头肉,有时是两根油条。他用筷子夹起肉丢进我的嘴里,果然是跟往常吃到的不同,肉香中夹杂着荷叶的清香。长大后读明清小说,见到许多关于市井场景的描写,我才知道,原来这用荷叶包熟食的举动并不是我祖父的首创。(选自《2012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意,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为下文写残荷作铺垫;②渲染典雅古朴的古徽州的气氛;③点明季节时间等。
2.①光鲜洁净,赏心悦目,有无穷生机;②是孩子的“玩伴”;③妈妈做的荷叶粥让作者念念不忘。
3.①林黛玉见到残荷想起飘摇零落的经历,有身世之痛;②“我”见到残荷想起“新荷”,觉得残荷无诗意可言;③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二者身世、阅历(经历)不同:林黛玉少年丧母,寄人篱下,身世凄凉,所以见到残荷犹见自己,将一腔哀怨寄予残荷之上;而“我”那时是初中学生,有着美好的童年,记忆中还有荷叶粥的香甜,二者感受自然迥然不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炮兽》的片段,完成相应的题目。
老头儿转向布瓦斯贝特洛伯爵,把他身上的圣路易十字勋章取下来,系在炮手的短衫上。
“乌拉!”水手们欢呼起来。海军陆战队的兵士们举枪致敬。那个年老的乘客用手指指着受宠若惊的炮手,继续说:
“现在,把这个人拉去枪毙。”惊惶代替了欢呼。
于是在坟墓般的静寂中,老人抬高了嗓音。他说:
“一个疏忽危害了这只船。到了现在,这只船也许已经没法挽救。在海上,就是面对着敌人。一只渡海的船就是一支作战的军队。风暴隐藏着,可是并没有消失。整个大海就是一个陷阱。面对着敌人的时候,犯了任何过失都要处以死刑。没有任何过失是可以补救的。勇敢必须奖励,疏忽必须惩罚。”
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
老头儿望着兵士们,加上一句:“执行。”
那个胸前闪耀着圣路易十字勋章的汉子低下了头。
布瓦斯贝特洛伯爵做了一个手势,两个水手走下中甲板,然后带着裹尸布回来。船上的随军神甫从开船起一直在军官们的饭厅里祈祷,也跟着两个水手来了。一个曹长从排列着的海军陆战队中喊出了十二个兵士,把他们排成两行,六个一行。炮手一句话也不说,走到两行兵士中间。随军神甫手里拿着十字架,走上前,战在炮手旁边。“开步走。”曹长说。两排兵士用慢步向船头走去,两个水手拿着裹尸布跟在后面。
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
过了几分钟,黑暗中响起了枪声,闪过一道亮光,然后一切复归静寂,再听见尸首跌落海里的声音。
老人仍旧靠在主桅上,抱着双臂在沉思。
布瓦斯贝特洛用左手食指指着他,低声对拉维厄维尔说:
“旺代有首领了。”
1、这是一段描写“赏功罚过”的场景,说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这一环境描写在这个场景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布瓦斯贝特洛伯爵说“旺代有首领了”,你认为他有什么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炮手面对自己所受的惩罚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并简要概括一下这个人物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用“对照法”使雨果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试从片段中选出一处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一环境描写渲染了阴冷、静寂的气氛,烘托出人们惊惶恐惧的心情。(意对即可)
2、他们看到了老头的沉着,办事坚毅果敢和赏罚分明。这些都是身为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所以他们认为“旺代有首领了”。(意对即可)
3、由“汉子低下了头”“炮手一句话也不说”可以看出炮手甘心接受了自己所受的惩罚,表现出了冷静的态度。由此看出这是一个勇敢、理智、敢于承担责任的优秀士兵。(意对即可)
4、比如:朗特纳克侯爵的赏功与罚罪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朗特纳克侯爵对炮队队长两次截然相反的处置的对比,使他赏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跃然纸上。(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中国中产阶层的诞生和危机
李?翔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幸福。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那些上层人物因骄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在鲁滨孙·克罗索扬帆远行之前,他的父亲苦口婆心劝他留下来,安分守己成为一名中产阶层。
?这是丹尼尔·笛福1719年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写下的故事。似乎人人都喜欢中产阶层,无论政府、商家还是中产阶层本身。这个阶层被视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他们已经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他们天性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是现状的维护者和变革的反对者。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也就是说,他们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因此,当中国最知名的社会学者在2009年8月表示,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时,人人都有理由感到安慰。在学者看来,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或许我们确实目睹着一个新兴的中产阶层的诞生。年轻人用父母积攒下来的钱交了房子的首付,在大城市中买了房子,以同面积雨林的消逝为代价铺上了实木地板;他们购买了汽车,发动机油箱内燃烧着进口来的石油,同时让中石化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十家公司之一;他们将自己每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银行,以还房子车子的贷款,为此在公司内提心吊胆,怕被官僚制的机构、工作和世界抛弃。
这些新兴的中产阶层是社会的中坚阶层。他们渴求稳定、趋于保守,是社会维系平稳发展的最大保证力量——新兴的中产阶层宁肯到麦当劳门口排队买汉堡,也不愿意卷入任何大的社会动荡。但是与此同时,在三年之前,来自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却提出了一个让热爱中产阶层的人不寒而栗的观念:中产阶层的消逝。他用最为简单的问题来询问那些偏好中产阶层的人:“你自认是中产阶层吗?请自问三个问题:一、房贷造成你很大的生活压力吗?二、你是否不敢结婚或是不打算生儿育女;三、孩子未来的教育费用让你忧心忡忡吗?”如果有任何一答案为是,你就会被踢出中产阶层的行列。
也就是说,也许我们还未迎来中产阶层的完全诞生,就已经目睹这个阶层自身陷入困境。大前研一将这种新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所得阶层两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层社会的崩溃”。
如果我们真正想要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政府需要努力的正是去避免这种所谓的“中产阶层的消逝”。比如在回答大前研一所列的问题之中,中国中产阶层同样要面对的是房屋贷款问题和子女教育费用问题。政府应该努力去挤压存在于房地产和教育之中的费用泡沫。
同时,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也是必要条件,因为大部分的中产阶层由“白领”和小型的私营企业主构成。总之,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而不要让他们恐惧于自己资产的增长速度甚至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
1.下列有关中产阶层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产阶层是处于中间地位的“世界上最好的阶层”,?他们既不必像下层大众那样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而生活依旧无着,也不会像上层人物那样心力交瘁。
B.中产阶层拥有的财产、名望和家庭让他们对社会安宁有着超过其他阶层的诉求,也让他们厌恶一切可能的不安定因素。
C.中产阶层是消费社会中购买力的源泉,是当下政府拉动内需和刺激国内消费最应该动员的人群。
D.现在中国中产阶层人数已经占到总人口的22%至23%,并且仍然在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因此,中国的封闭型社会已经成长为开放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鲁滨孙的父亲用对比的方式揭示出中产阶级的优越性以劝止儿子出行。?
B.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未迎来完全诞生,就已经崩溃。?
C.中国年轻人购房购车的行为是其进入中产阶层的显著标志
D.大前研一的三个问题实际揭示了当下中产阶层所陷入的困境。?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中,不属于“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形成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的一项(?)
A.政府当下应该努力挤压房地产和教育费用泡沫,避免中产阶层的消逝。
B.营造宽松的公司发展环境。
C.中产阶层为了不让自己的资产的增长速度落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贬值速度要努力工作。
D.总体上要让更多人的收入增长速度同中国内地GDP的增长速度相吻合。
参考答案:1.D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何必温馨?
周国平
①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我写文章有时也用它,但尽量少用。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
②温馨本来是一个书卷气很重的词,如今居然摇身一变,俨然是形容词家族中脱颖而出的一位通俗红歌星。她到处走穴,频频亮相,泛滥于歌词中,散文中,商品广告中。以至于在日常言谈中,人们也可以脱口说出这个文绉绉的词了,宛如说出一个人所共知的女歌星的名字。
③可是,仔细想想,究竟什么是温馨呢?温馨的爱、温馨的家、温馨的时光、温馨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反正我想不明白。也许,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 联想。
④而事实上,我无须举出罗密欧与朱丽叶,奥涅金与达吉亚娜,贾宝玉与林黛玉的例子,每一个经历过热恋的人都不妨自问,真爱是否只有甜蜜,没有苦涩,只有和谐,没有冲突,只有温暖的春天,没有炎夏和寒冬?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
⑤比较起来,温馨对于家庭来说倒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概念。家是一个窝,我们当然希望自己有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不过,我们也该记住,如果爱情要在家庭中继续生长,就仍然会有种种亦悲亦喜的冲突和矛盾。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音,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
⑥此外,我无意赞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险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认了苦难的价值,就不复有壮丽的人生。困境和逆境本就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往往促人奋斗,也引人彻悟,但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儿不温馨。
⑦写到这里,我的眼前忽然浮现出许多广告画面,画面上是各种高档的家具、家用电器、室内装饰材料、化妆品等等,随之响起同一句画外音:“……伴你度一个温馨的人生。”一点也不错!舒适的环境,安逸的氛围,精美的物质享受,这就是现代人的生活理想,这就是“温馨”一词的确切的现代含义!这个听起来好像颇浪漫的词,其实包含着非常务实的意思,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标准,一种讲究实际的人生态度。不要跟我们提罗密欧了吧,爱就要爱得惬意。不要跟我们提哈姆雷特了吧,活就要活得轻松。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
⑧我丝毫不反对实在的生活情趣。和突出政治时代到处膨胀的权力野心相比,我倒是觉着这是一个进步。然而,实在的生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决非限于舒适安逸。使我反感的是“温馨”这个流行词所标志的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在这个女歌星的唱遍千家万户的温软歌声中,一切人的爱情和人生变得如此雷同,就像当今一切流行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如此雷同一样。听着这些流行歌曲,我不禁缅怀起歌剧《卡门》的音乐和它所讴歌的那种惊心动魄的爱情和人生来了。?(有删改)
小题1:作者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理由。(6分)
小题2:文中第⑦段描述了许多广告画面并突出了同一句画外音,有何用意和效果?(6分)
小题3:作者对有些人“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的观点作何评价?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述。(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一个词成为热门、时髦、流行的词后就会滥俗。②“温馨”一词虽然美好,却很空洞。③把温馨作为爱情的最高境界,爱情就会平庸。(或者说“爱情固有悲剧性因素,并不全是温馨和甜蜜”)④家庭一味地追求温馨,就会出现不可愈合的裂痕。⑤以温馨为人生理想,人生将不可能壮丽(或者说“会让人失去理想”)。⑥“温馨”这个词的流行,标志着人们精神上的平庸化。
小题2:举例现代人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理想,为下文议论提供依据;(2分)具体展现“温馨”一词的“现代含义”(实在的生活情趣),暗示“温馨”一词流行的主要原因。(2分)这样做,可以使说理生动形象,切中实际,有针对性,具有讽刺意味。(2分,任意2点得2分)
小题3:①作者认为讲求温馨、实际的生活态度无可厚非;(2分)②作者反对一味追求“温馨”、“舒适安逸”的生活;(2分)③作者认为应该追求“有着深刻丰富内涵”的“实在的生活”(温馨与否,不是关键,关键是人在精神上不可平庸化)。(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不太喜欢温馨这个词”,因此解答此题,首先根据题干的要求,在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不论哪个词,一旦成为一个热门、时髦、流行的词,我就对它厌烦了;正是词义上的模糊不清增加了这个词的魅力,能够激起说者和听者一些非常美好但也非常空洞的联想;我不否认爱情中也有温馨的时刻,即两情相悦、心满意足的时刻,这样的时刻自有其价值,可是,倘若把它树为爱情的最高境界,就会扼杀一切深邃的爱情所固有的悲剧性因素,把爱情降为平庸的人间喜剧;一味地温馨,试图抹去一切不和谐音,结果不是磨灭掉夫妇双方的个性,从而窒息爱情,就是造成升平的假象,使被掩盖的差异终于演变为不可愈合的裂痕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截取关键中的词句,概括成句。但是为了防止答案点的丢失,应注意全文的层次。
小题2:试题分析:“有何用意和效果”就是问的有何作用,其基本思路也是内容与结构。当然,在具体答题时,还应注意文体上的特点。本文是论述类文本,举例也是为了论述。为了更好地答好题,还要把握其具体的语境。联系第7段的文字,可知它是具体展现“温馨”一词的“现代含义”(实在的生活情趣),暗示“温馨”一词流行的主要原因。这样就可根据上下文的关联性看它的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3:试题分析:“理想主义的时代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归最实在的人生”这句话是在文章中的第七自然段的结尾部分,因此,可先根据文章中的第七段和第八段这两段内容来把握。具体解答时,应先找出句中的关键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概括。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短文,完成23-24题。
思想的天鹅
◆林清玄
有时候我在想,人的思想究竟像什么呢?有没有一种具体形象的事物可以来形容我们的思想?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彩色的蝴蝶,在盛开的花园中采蜜,但取其味时,不损香色。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停在一些我们考察的花丛中,甚至让我觉得,那蝴蝶停下来时,有如一株花。
偶尔,我觉得思想犹如海洋,广大与深度都不可探测,在它涌动的时候,或者平缓如波浪,或者飞溅如海啸,或者反映蓝天与星光。只是,思想在某些时候会有莫名的力量,那像是鱼汛或暖流、黑潮从不知的北方到来,那可能就是被称为“灵感”的东西。
偶尔,我觉得思想像是《诗经》中说的“鹞飞戾天,鱼跃深渊”的鹞或是鱼。上至飞鸟下至渊鱼,无不充满了生命力,无不欢欣悦豫,德教明察。鹞鸟的眼睛最锐利的,可以在一千公尺以上的高空,看见茂盛草原中奔跑的一只小鼠;鱼的眼睛则永远不闭,那是由于海中充满了凶险,要随时改变位置。
不过,蝴蝶的翅力太弱,生命也太短暂;而海洋则过于博大而不能主宰;鹞则太过强猛,欠缺温柔的性质;鱼则过于惊慌,因本能而生活。
如果给思想一个形象,我愿自己的思想像天鹅一样。天鹅的学名叫鹄,是吉祥的鸟,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中的那种两翼张开有六尺长的大鸟。它生长在酷寒的北方,能顺着一定的轨迹越过高山大河到达南方的温暖之地,它既善于飞翔,也善于游泳;它性情温和而仪态优雅;它善知和群,能互相守望;它颜色分明,非白即黑;它能安于环境,不过分执著……天鹅有许多的品质,它的耐力、毅力和气质,都是令人倾倒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
情感至死不渝的天鹅,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动容。我愿意自己的思想浩大如天鹅之越过长空,在动荡迁徙的道路上不失去温和与优雅的气质。更要紧的是,天鹅是易于驯养的,使我不至于被思想牵动,而能主引自己的思想,让它在水草丰美的湖滨自在优游。
据说,驯养天鹅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把天鹅的一边翅膀修剪,使它失去平衡不能飞,它就会安住于湖边。另一种方法是,把天鹅养在一个较小的池塘里。由于天鹅起飞,必须先在水中滑翔一段路途,才能凌空而去,若池塘太小,它滑翔的路程太短就不能起飞了。
驯养思想的天鹅似乎不必如此,而是确立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作为天鹅的家乡,让它保持平衡的双翼,也让它有广大的湖泊,然后就放心地让它展翅翱翔吧!只要我们知道天鹅是季候之鸟,不管它飞到万里之外,在它的心灵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经过数万里的时空,在千百劫里流浪,有一天,它就会飞回它的家乡。
在我的心灵之湖泊,有一只时常起飞的天鹅。我看它凌空而去,心里充满对生命的探索的无限热忱。它总会飞回来,并以一种优雅温柔的姿势,在湖中降落。
(节选自《读者》,2008年第8期)
23.作者说有时思想像是一只蝴蝶,“而这蝴蝶不能在我们预设的花园中飞翔,它随风翻转”,这是什么意思呢?(4分)
24.作者开始时把思想比作什么?总觉得还是不太恰当后,又比作什么?这种写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呢?请简要回答。(8分)
参考答案:23.“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有其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我们不要人为地将其死亡的过程变得痛苦而漫长。
24.说法一: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遗憾懊悔。开头就以无限懊悔的口吻连续追问自己读“这篇文章”晚了,在父母临终时不了解他们的心愿和需求,于无知中铸成大错;中间大篇幅铺叙自己侍候临终的父亲时所干的种种蠢事,使父亲备受煎熬,六个“现在才知道”的“才”更表达了“悔已晚矣”的心理;文末说“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亦含有“我”对父母不能“照此办理”的深深遗憾。
说法二:本文表现的情感主要是对父母真挚的爱。因为:①“我”在父亲临终时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对父亲的关心、照顾,都是想让父亲的病早日康复,或想让父亲的生命得以延长。②作者之所以遗憾自己读到“这篇文章”晚了,还是因为对父亲的一片赤诚,是想让老人家临终时减少痛苦,多些“欣快感”。(如果答成本文是通过叙事进行说理的文章,主旨是表现“要尊重科学,运用科学为人类服务”之类,只要紧扣文本分析阐述,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