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圣人不凝滞于物 B.所以游目骋怀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 C.或取诸怀抱述诸小妹语曰 D.虽趣舍万殊虽然,犹有未树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2)本来就知道将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虚妄的。
本题解析:
小题1:得,得意。
小题1:A 在;表被动。 B 用来……;……的原因。 C 兼词,相当于“之于”;众多,各。
小题1:例句为定语后置。A 无特殊句式。B 定语后置。C 宾语前置。D 状语后置。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注:固,通故,翻译为所以,答案错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为下列例句加粗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游钓台记清?郑日奎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①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①严先生: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少年时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做了皇帝,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林泉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暇问名,颔之而已 颔:点头
B.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披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组是(? )
A.①微子言,不及此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①不能强,因致礼焉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C.①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②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D.①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4.翻译。
(1)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给所选文段断句。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
参考答案:1.D
2.C
3.C
4.(1)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2)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个地方,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5.客 或 笑 谓/ 郑 子 足 未 出 舟 中 一 步/游 于 何 有/ 嗟 乎/客 不 闻 乎/ 昔 宗 少 文 卧 游 五 岳/孙 兴 公 遥 赋 天 台/ 皆 未 尝 身 历 其 地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又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
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
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
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②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
③齐王惑于秦、楚之毁 ?④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驩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驩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驩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驩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参考答案:: B B C D
本题解析:: 1.B 币,礼物。“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2. B“其”都解释成“他的”。前一个“于”表被动,第二个“于”是“在”的意思
4. D“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不合文意。
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齐王受到秦国和楚国毁谤言论的蛊惑,认为孟尝君的名声压倒了自己,独揽齐国大权,终于罢了孟尝君的官。那些宾客看到孟尝君被罢了官,一个个都离开了他。冯欢就乘车向西到了秦国游说秦王说:“大王也知道齐国罢了孟尝君的官吧?使齐国受到天下敬重的,就是孟尝君。如今齐国国君听信了毁谤之言而把孟尝君罢免,孟尝君心中无比怨愤,必定背离齐国;他背离齐国进入秦国,那么齐国的国情,朝廷中下至君王下至官吏的状况都将为秦国所掌握。您将得到整个齐国的土地,岂只是称雄呢!您赶快派使者载着礼物暗地里去迎接孟尝君,不能失掉良机啊。”秦王听了非常高兴,就派遣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去迎接孟尝君。冯欢告别了秦王而抢在使者前面赶往齐国,到了齐国,劝说齐王道:“现在我私下得知秦国已经派遣使者带着十辆马车载着百镒黄金来迎接孟尝君了。孟尝君不西去就罢了,如果西去担任秦国宰相,那么天下将归秦国所有,秦国是强大的雄国,齐国就是软弱无力的雌国,软弱无力,那么临淄、即墨就危在旦夕了。大王为什么不在秦国使者没到达之前,赶快恢复孟尝君的官位并给他增加封邑来向他表示道歉呢?如果这么做了,孟尝君必定高兴而情愿接受。秦国虽是强国,岂能够任意到别的国家迎接人家的宰相呢!要挫败秦国的阴谋,断绝它称强称霸的计划。”齐王听后,顿时明白过来说:“好。”齐王召回孟尝君并且恢复了他的宰相官位,同时还给了他原来封邑的土地,又给他增加了千户。
自从齐王因受毁谤之言的蛊惑而罢免了孟尝君,那些宾客们都离开了他。后来齐王召回并恢复了孟尝君的官位,冯欢去迎接他。还没到京城的时候,孟尝君深深感叹说:“我素常喜好宾客,乐于养士,接待宾客从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有食客三千多人,这是先生您所了解的。宾客们看到我一旦被罢官,都背离我而离去,没有一个顾念我的。如今靠着先生得以恢复我的宰相官位,那些离去的宾客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我呢?如果有再见我的,我一定唾他的脸,狠狠地羞辱他。”听了这番话后,冯欢收住缰绳,下车而行拜礼。孟尝君也立即下车还礼,说:“先生是替那些宾客道歉吗?”冯欢说:“并不是替宾客道歉,是因为您的话说错了。说来,万物都有其必然的终结,世事都有其常规常理,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孟尝君说:“我不明白说的是什么意思。”冯欢说:“活物一定有死亡的时候,这是活物的必然归结;富贵的人多宾客,贫贱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就是如此。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如今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孟尝君连续两次下拜说:“我恭敬地听从您的指教了。听先生的话,敢不恭敬地接受教导吗。”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