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2 12:31: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1)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
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泉出,而记游者甚众。
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出,火尽。
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可道也哉
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筑舍定居
(2)山的南面
(3)从旁边
(4)将要
(5)说出
(6)全、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文化经典阅读(6分)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①成;十二月,舆梁②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注解】①徒杠:可供人行走的小桥。②舆梁,能够行车马的桥。
小题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产用自己乘坐的车子帮助别人渡过溱水和洧水。在孟子看来,这只是小恩小惠,不知道为政之道,不值得过分称赞。
B.孟子认为,为政者要用手中的权力把桥修好,使百姓没有过河的烦恼,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否则就属于治标不治本。
C.如果十一月份修好走人的桥,十二月份修好行车的桥,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因此为政者要有前瞻性,事先考虑好问题的解决方法。
D.孟子认为子产那样治理国家,虽然仁惠,却不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也会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不值得提倡。

小题2: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孟子“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的理解。(3分)
?
?
?


参考答案:
小题1:选C项。“因此为政者要有前瞻性,事先考虑好问题的解决方法”理解有误,属强加因果。
小题1:参考答案:孟子认为,治理政事的人,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让每个人都喜欢他,时间远远不够用;治理国家,施小恩小惠,却不懂得治理政事的方法,也会应接不暇、顾此失彼;因此当以大局为重,应注重行大德,施仁政。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郭嘉字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荀)彧①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②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日:“真吾主也。”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大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日:“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态,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③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日:“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遣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苟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注」①荀彧:曹操的谋士。②太祖:曹操,其子曹丕称帝,追封其为魏大祖。③適:通“嫡”,古时候称正妻所生的儿子,有时候专指正妻所生的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 中月出于东山之上
B.于是遂去之?赵王于是遂造相如奉壁西人秦
C.以待其变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D.又从攻谭于南皮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郭嘉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②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③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④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⑤唯奉孝为能知孤意 ③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社会政治大动荡的时代,郭嘉根据自己的立场和观察选择自己的“主公”。他先是北见袁绍,后来又投靠曹操,表现了郭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的择主原则。
B.郭嘉是由于荀或的推荐才得到曹操的赏识的,他擅长于分析时局形势以及各个政治军事集团内在的矛盾,有利于曹操在政治军事上的决策,从而成为曹操重要的谋士。
C .“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是郭嘉在官渡之战后对是否乘胜追讨谭、尚作出的分析,这个看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对人性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事实证明了郭嘉料事的准确,最终使得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D.曹操在郭嘉去世后南下荆州,结果“于巴丘遇疾疫,烧船”,惨败后的曹操想起了这位年轻而又诡奇的谋士,也令人对郭嘉能够一瞥之下看出他人肺腑的惊世才能产生无限遐想。


参考答案:
1.A
2.B
3.D


本题解析:
1.A上句的“之”用在主谓之间,下旬的“之”属结构助词“的”
2.B①是对袁绍的评价,⑤是曹操对郭嘉的评价,⑥是郭嘉死后的事情
3.D“令人对郭嘉能够一瞥之下看出他人肺腑的惊世才能产生无限通想”这一句不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参考译文】
郭嘉字奉孝,颖川郡阳翟县人。起初,往北求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聪明人慎重地估量主人,因此每有建议,必收全功,从而建立功名。袁绍只是想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而不知用人的关键所在。事情头绪多的时候很难抓住要害,喜欢谋划但是没有决断,想与他拯救天下大
难,成就霸王的基业,难啊!”于是就离开了他。苟或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议论天下的事情。曹操说:“使我成就大功业的,必定是郭嘉啊。”郭嘉出来,也高兴地说:“曹公真是我的主人啊。”
曹操征战吕布,三战三胜,吕布人城固守。当时曹操的士卒疲倦不堪,曹操想率领军队退还,郭嘉劝说曹操对吕布发起急攻,于是活捉了吕布。孙策辗转征战,行程千里,终于完全占领江东,听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作战,准备渡江向北袭击许昌。曹操的部下听了都害怕,郭嘉判断说:“孙策
刚刚吞并江东,诛杀的都是英雄豪杰,是些能得人死力的人。但是孙策轻敌而无戒备,虽然拥有百万之众,却与单身在田野中行走没有什么不同。如果埋伏的刺客一跃而起,一个人就可以与孙策匹敌了。以我看,他必定死于匹夫之手。”孙策兵临长江,尚未北渡,果然被许贡的门客杀死。郭
嘉随从曹操打败袁绍,袁绍死后,又跟从曹操在黎阳击讨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连续作战,多次取胜。诸将想乘胜追击,郭嘉说:“袁绍爱这两个儿子,生前没有确立继承人。现在有郭图、送纪做他们的谋臣,他们必定内江,不久就会分崩离析。急攻,他们就会相互支持;缓攻,他们便会争权夺利,不如南向荆州装做征讨刘表,以待其变;事变发生后再进攻他们,可一举而定。”曹操说:“好。”于是南征。军队到达西平,袁谭、袁尚果然争夺冀州。袁谭被袁尚的军队打败,逃到平原据守,派辛毗向曹操投降。曹操回军救援袁谭,郭嘉又跟从曹操平定了螂。后来又跟从曹操到南皮攻打袁谭,冀州平定了。曹操说:“只有郭奉孝最能领会我的意图。”郭嘉三十八岁时,病州民重,曹操派去探视的人往来不绝。到郭嘉死后,曹操亲往吊丧,哀伤得很,他对苟攸等人说:“各位年纪和我差不多,只有郭嘉最年轻。本想天下平定后,要把身后的事情委托给他,可是他中年去世,这是命啊!”后来曹操南征讨荆州,在巴丘遇到疾疫,被(孙刘联军)火烧战船,伤叹说:“郭奉孝若还在的话,就不会让我到这个地步了。”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龚氏世耕谷升之里,至春所公,始读书为儒。公名大器,为诸生时,即拓落有大度,人稀见其喜愠之色。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侘傺。性舒缓,善诙谐,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其发奇中,令人绝倒。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不复省忆也。
  为诸生,屡试皆高第,而连踬场屋①。凡应试者,多先榜归。公独徐徐候榜出,阅罢,徐徐看新孝廉赴宴,买贤书数册,然后束装。失意者或藏匿避人,公独与得意人无异。岁以为常。至四十余,始举于乡。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曰:“公即当谒《广文选》,迁一老别驾②足矣,何得同我辈上春官③乎!”公笑而谢之。如此者数四,竟笑而谢之,无忤也。然公即以明年成进士,授刑部主事。嗣后佐广西、江西、浙江、南直隶藩臬,为河南布政使。皆平易近民,所之号为“龚佛”。
  公不为苛清矫激之行,又素俭,所得禄入,自营产业之外,分给族人。居家时闻政有不便民者,公即入告邑长令,语甚激切。长令素重其人,悉听之。
  公以藩长致政归,年七十余矣。每至四节之会,簪袍烂然,人以此荣之。公能诗,与诸子诸孙唱和,推为南平社长。一日,公之子偕予兄及诸甥游石洲,以公老,难于往来,弗约。已至洲,方共饮酒,拾石子,俄见雪浪中有舠迅疾而下,中有一老翁踞胡床,指麾江山,旁若无人。互相猜疑,逼视之,则公也。舟已近,公于舟中大呼曰:“何为遂弃老子耶!”登洲,即于洲上舞拳数道,以示勇。诸人皆大笑极欢,至深夜乃归。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明日黎明,遣使持诗遍示诸人。俱以游倦晏起,不得一字,皆大笑。(节选自袁中道《龚春所公传》,有删改)
  [注]①连踬场屋:科考接连受挫。②别驾:官职名。③春官:礼部,上春官指上礼部考试。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春所公“拓落有大度”的一组是(? )
①家酷贫,舌耕犹不给,环堵萧然。
②公于于然,略无几微佗傺。
③虽至绝粮断炊,犹晏然笑语。
④或横逆之来,人大不堪者,公受之怡然,旋即忘之。
⑤赴公车,同事者以年老慢易之……公笑而谢之。
⑥各分韵记游,公归,诗已成,即于灯下作蝇头细字书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皆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①,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②。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帕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释: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故奇士之——去:到……去  
B.下车即其甲卒——缮:整治  
C.时人常以为宿构——宿:夜晚
D.著诗赋论议六十篇——垂:留传到后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荆州依刘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纵一苇所如  
C.收其豪杰而用之,横行天下——不敢兴兵拒秦王
D.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粲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当时“一坐皆惊”的原因是王粲才华出众,连蔡邕都愧叹“吾不如也”。而荆州刺史刘表却不很看重他。 
B.荆州刺史刘表去世之后,王粲劝说刘表之子刘琮归顺曹操,因劝降有功,曹操封王粲为丞相掾,并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指出袁、刘二人在人才使用上都存在严重不足,进而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提笔一挥而就,不用再做修改。


参考答案:

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在线..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