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A.故机事多委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欲用为翰林学士以自近臣具以表闻 C.乃称疾纵酒,希复朝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虽其仇雠,不敢訾也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1)所以说:道行达到最高峰的人就没有“我”,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不求功利,圣明的人不求成名。(2)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3)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 “怜”应为“怜爱”“关爱”之意。结合上下文,元宗对梦锡是很欣赏的,所以用“可怜”一词不当。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从全文的感情色彩上来区分,对引导学生全面把握文意有的指导意义。
小题2:试题分析: A项,兼词,于之/句末语气助词;B项,连词,来/介词,用;C项,于是,就;D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
点评:“虽”不是考纲要求掌握的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之一,但的确是常见虚词,所以作为考题也不为过。
小题3:试题分析:题干是“品行方正”,所以排除①⑤;题干中有“直接体现”,所以排除②。
点评:本题一个题目考了两个知识点:内容理解、表现手法。是一个较好的题。本题也可给命题者一些启示,尽可能的用较少的题量来包含更多的信息。
小题4:试题分析:原文“及受禅,……故机事多委焉”,由此可见,“把一些重要事务交给他处置”等内容是烈祖即位之后的事。
点评:文言文的文意理解题经常在时、地、人、事等方面设置障碍。有的偷梁换柱、有的无中生有,有的混淆时地,本题就是混淆了时间,所以学生在阅读时应有意识的注意这些内容。
小题5:试题分析: 第(1)关键在于理解“至人”“神人”“圣人”的含义;第(2)句注意“故事”这一古今异义词;第(3)句要理解“恒心”这一古今异义词。
点评:本题所选全为课内文言文的句子,这是夯实学生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但从提高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应该在选文中至少考一句作为考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公冶长》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选自《里仁》篇)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句
B.尧舜其犹病诸——诸:之乎
C.己欲达而达人——达:使人通达
D.盍各言尔志——盍:何不
2.请用自己的话点评一下孔子师徒的观点。
(1)盍各言尔志?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愿无伐善,无施劳。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1)孔子想要了解自己的学生的志向,所以让他们“各言尔志”。
(2)子路所言,重伦轻利,是义者之事。
(3)颜渊所言,重德重功而不夸耀、不表白,是仁者之事。比起义来,仁更难得。
(4)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教诚爱深,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3.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12分)
大命①
(清)唐甄
岁饥,唐子之妻曰:“食无粟矣,如之何?”唐子曰:“以粞。②”他日,不能具粞,曰:“三糠而七粞。”他日,犹不能具。其妻曰:“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曰:“然则七糠而三粞。”邻有见之者,蹙额而吊之曰:“子非仕者与?何其贫若此也?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唐子曰:“不然。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其在涸泽之中,则不得其所为生。以江河之水广,涸泽之水浅也。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无所资以为生也。子曷③以吊我者吊天下乎?”
唐子行于野,见妇人祭于墓而哭者。比其反也,犹哭。问:“何哭之哀也?”曰:“是吾夫之墓也。昔也吾舅织席,终身有余帛;今也吾夫织帛,终身无完席。业过其父,命则不如,是以哭之哀也。”唐子慨然而叹曰:“是天下之大命也夫!昔之时,人无寝敝席者也;今之时,人鲜衣新帛者也。”
唐子曰:“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及其不平也,此厚则彼薄,此乐则彼忧。为高台者必有洿池,为安乘者必有茧足。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吴西之民,非凶岁为舰粥,杂以莜秆之灰;无食者见之,以为天下之美味也。人之生也,无不同也。今若此,不平甚矣!提衡者权重于物则坠,负担者前重于后则倾,不平故也。是以舜禹之有天下也,恶衣菲食,不敢自恣。岂所嗜之异于人哉?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唐子之父死三十一年而不能葬。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家有一石一斗三升粟,惧妻及女子之饿死也。至于绣谷之山而病眩,童子问疾,不答。登楼而望,慨然而叹曰:“容容其山,旅旅其石,与地终也!吁嗟人乎!病之蚀气也,如水浸火。吾闻老聃多寿,尝读其书曰:‘吾惟无身,是以无患。’盖欲窃之而未能也。”?(选自《潜书》)
【注释】 ①大命:指天下的命脉?②粞:碎米。 ③曷:通“盍”,何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者其无资身之能乎资:供给
B.比其反也,犹哭比:及
C.犹食之而不甘甘:美味
D.恶衣菲食,不敢自恣 恣:恣意,放纵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江河之水广皆以美于徐公
B.平则万物各得其所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权重于物则坠夷以近,则游者众
D.盖欲窃之而未能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小题3:下列句中补出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吾与予在涸泽之中,(故)无所资以为生也
B.(此)是吾夫之墓也
C.以(之)为天下之美味也
D.(唐子)乃游于江西,乞于故人之宦者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提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的观点,指出社会分配公平是治理天下的要害所在。
B.第①段中,唐子用鱼水关系回应了邻人的关心:自己如同身处干涸水塘中的鱼,纵有本领也无法生存,并建议邻人用慰问自己的态度去慰问天下人,暗含讽刺。
C.第②段中,唐子知道了妇人哀哭的原因后不禁感叹百姓的生活今不如昔。过去的人没有睡破席子的,如今的人连件新衣也穿不了。
D.唐子认为天下有人快乐有人忧愁,有人富裕有人贫穷,有人安乐地坐车,有人走路走得脚上都长出了茧子,都是因为社会分配不公平,才造成了贫富差距。
小题5:将下列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糠七粞而犹不足,子则奚以为生也
②惧其不平以倾天下也!
小题6:唐甄在《大命》一文中说:“鱼在江河,则忘其所为生。”意为“鱼在江河里,就忘记用来生存的本领。”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说。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试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感受。(200字以上)(1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①三成的糠和七成的碎米掺在一起却仍然不够吃,你用什么办法活下去呢?②(舜和禹)是害怕不公平而使天下倾覆啊!
小题6:理解要点:① 江河之水(可理解为生存环境);② 忘记(可理解为忽略或习惯带来的惰性等);③本领(可理解为生存的能力等)。
观点示例:(1)在江河中忘记自己用来生存的本领,说的是一种“习惯”的可怕性。当人们完全熟悉周边的环境后,常常“习惯成自然”。从最初的步步为营到后来的按部就班直至最后的行尸走肉。这就是“忘其所以为生”。(2)在江河中忘记自己用来生存的本领,可以理解为当周边的环境优越时,人们往往会忽视自身的努力,以致生存能力逐渐变差。
评分标准: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2分;表明自己的态度2分;联系生活或阅读举例论证4分;语言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犹食之而不甘”应译为“尚且吃着不认为它的甘甜美好”,故“甘”字意动,译为:认为┄┄甘甜。
小题2:A 因为/认为? B 地方,位置/所字结构 C 表假设关系的连词 D 句首发语词/表推测语气
小题3:“是”本身是代词,不可再加“此”。试题考查对文言文省略句的分析理解。此类试题应于原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确定语境,分析句子大意,从而确定省略成分,然后加以补充。
小题4:B选项中没有暗含讽刺之意。属于命题人主观加入成分。
小题5: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三糠”译为三成糠,“七粞”译为七成碎米,“奚以为生”译为你用什么办法活下去。(2) “不平”译为不公平,“倾天下”译为使天下倾覆。
小题6: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考查我们结合文本,联系自己体会实际作出价值判断。解答时应注意要有明确的观点,要紧密结合文本,不可脱离文本作答。观点要贴合实际。紧紧围绕试题所给的几个角度,选择其一,谈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常见题型》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