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8-22 12:35: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马伶:“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耳。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数十辈 无论:不止,岂止
B.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 迨:等到
C.坐客乃西顾而叹 西顾:看着西面
D.其夜,华林部马伶 过:责备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其士女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B.①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得之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C.①日侍昆山相国朝房②且立石其墓之门
D.①华林部相与罗拜去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在一次演唱会中他卸妆逃走是因为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而李伶又不肯授技于马伶,说明当时演艺界竞争激烈、互相倾轧。
B.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
C.侯方域推测,倘若马伶去了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他就仍然不会回来。并感叹说马伶具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取得精湛的技艺是无须再问的了。
D.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的。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4分)
?
⑵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分)
?
⑶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3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⑴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随意替换他,就最终停止了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每句翻译正确各得1分)。
⑵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第一句翻译正确得1分,第二句翻译正确得2分)
⑶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第一句翻译正确得1分,第二句翻译正确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拜访。过,本义经过,走过,再此基础上引申为拜访。再从具体的语境来看,“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对马伶所说的话,完全是对其褒扬,而不是责备。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之,①句,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后带有表处所的词,所以此处“之”作动词,到、往;B项,①用在动词前,修饰限制动词,作副词,相当于“才”;②副词,表转折竟然,却;C项,均为介词,在;D项,①连接“拜”与“去”,“拜”与“去”是修饰关系,所以句中的“而”表修饰;②句的“而”连接两个分句,表转折。
小题3:试题分析:A项,无中生有。“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只是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才卸妆逃走。选项中“说明当时演艺界竞争激烈、互相倾轧”属于无中生有。
小题4:试题分析:这几句的翻译,主要受困于句中的几个关键词不太好翻译,一方面要依据这几句的具体语境,初步把握这几句的基本意思,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来突破句子听关键词:辄以易之,随意替换他。易,交换,替换;辄,动不动,随意。不奏,这里指不再演出。⑵句“安从授之而掩其上”是翻译的难点:安,哪里;授,教,传给;掩,遮蔽,遮盖,掩其上,超过他。⑶句是典型的判断句,译时要体现出这种句式;另“俦”是翻译的重点,同辈、伴侣、同一类人的意思。
【附文言翻译】
马伶是金陵戏班子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国家设置的百官都在这里,而又处在太平盛世,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男男女女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脚踩脚多得数不清。戏班因技艺高超而出名的,岂止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新安的商人会合这两个戏班子,办了一个大堂会,广泛邀请了金陵城里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文雅的才女,这些人全都会集在一起。兴化部被安排在场子的东面,华林部安排在场子的西面。两边的场中都演出《鸣凤记》,这场戏演出的就是人们称为椒山先生的故事。等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都符合节拍,讲究音律,曲调的高低快慢,变化很多,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两位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的情景,西面戏台扮宰相严嵩的演员,是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就看着西面的戏台赞叹,有的人还大声呼喊叫人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座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多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缘故,原来马伶因自己的演技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逃走了。马伶是金陵城里善于演唱的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随意替换他,终究就停止了演出,从此在金陵只有华林部独自著名。
马伶走后将近三年又回来了,告知他昔日演戏的所有伙伴,并向那新安商人请求说:“希望今天能为我开一次宴会,再招来上次那些宾客,我愿意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敬献一日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场演出。李伶忽然失声惊叫,匍匐上前,对着马伶自称弟子。在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于是大大地超过了华林部。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现在天下的演员不可能超过李伶,而李伶当时又不肯把演技传授给我。我听说当今的相国昆山顾秉谦,是严相国一类的人。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侍奉他,观察他的行为举止,细听他的讲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求师的方法。”华林部的人一起向马伶罗列而拜,然后离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为马回回。
侯方域说:真是不寻常啊,马伶自己这种求师的经历。他认为李伶的演出已是绝技,无处能学到超过他的技艺,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犹如见到了严嵩一样,让严嵩本人来教演严嵩的人,怎么能不精妙呢?唉!马伶以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为耻,就远走几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不能学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划线的古今异义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约为婚姻(这里指结为儿女亲家)
B.备他盗之出入(指防止农民起义军进进出出)与非常(指意外的变故)也。
C.沛公居出东(指崤山以东)时
D.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指中原地区)抗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李应升诫子书①
  吾直言贾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②,即吾不死之年也。
  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
  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今家中所存基业,皆祖父母勤苦积累,且此番销费大半。吾向有誓愿,兄弟三分,必不多取一亩一粒。汝视伯如父,视寡婶如母,即有祖父母之命,毫不可多取,以负我志。此宜公以承家,四也。
  汝既鲜兄弟,止一庶妹,当待以同胞。倘嫁中等贫家,须与妆田百亩;至庶妹之母,奉事吾有年,当足其衣食,拨与赡田,收租以给之。内外出入,谨其防闲③。此恩义所关,五也。
  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汝念吾辛苦,励志勤学,倘有上进之日,即先归养。若上进无望,须做一读书秀才,将吾所存诸稿简籍,好好诠次。此文章一脉,六也。
  吾苦生不得尽养。他日伺祖父母千百岁后,葬我于墓侧,不得远离。
  注:①李应升(1593年-1626年),字仲达,号次见。明朝南直隶江阴人。万历丙辰进士,官至御史,为东林党人,敢言直谏,多次上疏弹劾权奸魏忠贤,入狱而死。②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语出《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③防闲:防,防水的堤坝;闲,防兽的圈栏。泛指防备和禁阻。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直言祸——招致
B.祖父母拱璧汝——看见
C.衣食甘——很少
D.以我志——担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长而弗改——上进无望
B.不复汝相见——须妆田百亩
C.汝长成日——及狱中幽囚痛苦状也
D.贵公子待汝——当待同胞
3.下列各句,全部属于李应升对儿子的“告诫”的一组是
[? ]

①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即吾不死之年也
②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
③汝不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④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⑤内外出入,谨其防闲
⑥汝资性不钝,吾失于教训,读书已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身陷囹圄,不向阉党屈服,决心以死报效朝廷,因此写下这封信,作为临终遗言,教育尚未成年的儿子。
B.作者指出儿子身上存在的过于任性、不敬长辈、不能吃苦等毛病,要求儿子认清危害,改正缺点,学会做人。
C.作者要求子女们和睦友爱,妹妹出嫁时要以一百亩田地作为陪嫁,兄弟三人要平分财产,谁也不要想多占一点。
D.作者把自己的两点遗愿托付给儿子:一是希望儿子整理自己留下的文稿,二是希望将来把自己葬在父母墓旁。
5.断句。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祖 父 母 爱 汝 汝 狎 而 忘 敬 汝 母 训 汝 汝傲而 弗 亲 今 吾不 测 汝 代 吾 为 子 可 不 仰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至 于 汝 母 更 倚 何 人 汝 若 不 孝 神 明 殛 之矣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宜谦以全身,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居官爱名节,未尝贪取肥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B
3.B
4.C
5.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神明殛之矣。(当断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
6.①这样就应该谦逊恭谨,来保全自身,这是第二点。
  ②我做官,爱惜名声和节操,从来没有贪婪攫取,使家里富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
2.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本题解析: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结为儿女亲家)
C.古之学者必有师(有专门学问的人)
D.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同寻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