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A.梁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梁国。 B.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卓王孙、程郑请相如吃饭时,他甚至亲自去迎接。 C.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D.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司马相如)一向与临邛县令王吉互相交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外出任官,不太顺心,可以到我里看看。” (2)、皇上听说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此机会把这(唐蒙所为)并不是皇上的本意告知巴蜀百姓。
本题解析:
小题1:谢:谢绝。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中王吉来拜访“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如果“谢”是“告诉”的意思,那后文“吉愈益谨肃”就讲不通,所以“谢”应该是“谢绝”的意思。
小题2: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对象是“司马相如”性格特征是“才华令人叹服”,第①②⑤句都没有涉及到他的才华,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
小题3: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原文中第二段“临邛令阳为恭敬,日往朝相如。”一句表明王吉是假装的尊敬,所以B选项中“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说法错误。选项事件错误。
小题4: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重要词语:(1)善——交好,宦游——外出做官,遂——顺心、称心、如意,过——造访、拜访。(2)责——责备,责罚,喻告——告知,晓示,句式“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状语后置为“以非上意喻告巴蜀民”,译时要调整语序。
【参考译文】
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字长卿。他少年时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司马相如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最初,他凭借家中富有的资财而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正赶上汉景帝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前来京城朝见景帝,跟他来的善于游说的人,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相如见到这些人就喜欢上了,因此就借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梁孝王让相如这些读书人一同居住,相如才有机会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正赶上梁孝王去世,相如只好返回成都。然而这时家境变穷,又没有可以维持自己生活的职业。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可以来我这里看看。”于是,相如前往临邛,暂住在城内的一座小亭中。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临邛县里富人多,像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二人相互商量说:“县令有贵客,我们备办酒席,请请他。”一并把县令也请来。当县令到了卓家后,卓家的客人已经上百了。到了中午,去请司马长卿,长卿却推托有病,不肯前来。临邛令见相如没来,不敢进食,还亲自前去迎接相如。相如不得已,勉强来到卓家,满座的客人无不惊羡他的风采。
过了较长一段时间,蜀郡人杨得意担任狗监,侍奉汉武帝。一天,武帝读《子虚赋》,认为写得好,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同时。”杨得意说:“我的同乡人司马相如自称,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很惊喜,就召来相如询问。相如说:“有这件事。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写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武帝答应了,并命令尚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是为了陈述楚国之美;“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囿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把赋进献天子后,天子特别高兴。
相如担任郎官数年,正逢唐蒙受命掠取和开通夜郎及其西面的僰中,征发巴、蜀二郡的官吏士卒上千人,西郡又多为他征调陆路及水上的运输人员一万多人。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巴、蜀百姓大为震惊恐惧。皇上听到这种情况,就派相如去责备唐蒙,趁机告知巴、蜀百姓,唐蒙所为并非皇上的本意。
自那以后,有人上书告相如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因而,他失掉了官职。他在家呆了一年多,又被召到朝廷当了郎官。
相如口吃,却善于写文章。他经常患消渴病(糖尿病)。他同卓文君结婚后,很有钱。他担任官职,不曾愿意同公卿们一起参与商讨国家大事,而借病在家闲呆着,不追慕官爵。
相如已因病免官,家住茂陵。天子说:“司马相如病得很厉害,可派人去把他的书全部取回来。如果不这样做,以后就散失了。”派所忠前往茂陵,而相如已经死去,家中没有书。询问相如之妻,她回答说:“长卿本来不曾有书。他时时写书,别人就时时取走,因而家中总是空空的。长卿还没死的时候,写过一卷书,他说如有使者来取书,就把它献上。再没有别的书了。”他留下来的书上写的是有关封禅的事,进献给所忠。所忠把书再进献给天子,天子对之感到惊异。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1~4题。
李仕鲁传
李仕鲁,字宗孔,濮人。少颖敏笃学,足不窥户外者三年。闻鄱阳朱公迁得宋朱熹之传,往从之游,尽受其学。太祖故知仕鲁名,洪武中,诏求能为朱氏学者,有司举仕鲁。入见,太祖喜曰:“吾求子久。何相见晚也?”除黄州同知,曰:“朕姑以民事试子,行召子矣。”期年,治行闻。十四年,命为大理寺卿。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诏征东南戒德僧,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召入禁中,赐坐与讲论。吴印、华克勤之属,皆拔擢至大官,时时寄以耳目,由是其徒横甚,谗毁大臣。举朝莫敢言,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汶辉疏言:“古帝王以来,未闻缙绅缁流,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今勋旧耆德咸思辞禄去位,而缁流裣夫乃益以谗间。如刘基、徐达之见猜,李善长、周德兴之被谤,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则太平可立致矣。”帝不听。诸僧怙宠者,遂请为释氏创立职官。于是以先所置善世院为僧录司,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觉义等官,皆高其品秩。道教亦然。度僧尼道士至逾数万。仕鲁疏言:“陛下方创业,凡意指所向,即示子孙万世法程,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节选自《明史·李仕鲁传》)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从之游,尽受其学——游:求学
B.杂居同事,可以相济者也——济:渡过
C.视萧何、韩信,其危疑相去几何哉——视:和……比较
D.皆高其品秩——高:提高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仕鲁“刚介”的一组是(? )
①足不窥户外者三年②惟仕鲁与给事中陈汶辉相继争之③伏望陛下于股肱心膂,悉取德行文章之彦
④奈何舍圣学而崇异端乎⑤章数十上,亦不听⑥遂置笏于地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仕鲁少年时聪明好学,潜心研究学问,又得到了鄱阳朱公迁的教导,终于成为明初著名儒士,并于洪武年间参加科举考试顺利进入朝廷为官。
B.明太祖很赏识李仕鲁,见到李仕鲁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先任命他为黄州同知,后来因政绩卓著又让他担任大理寺卿。
C.明太祖登基之后,崇尚佛教,重用僧人,委以高官,把他们当做亲信,以至于那些僧人为非作歹,进谗言诋毁大臣。
D.对于佛道二教的盛行,李仕鲁深感忧虑,他竭力上疏劝谏皇帝,但是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于是李仕鲁坚决辞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建法会于蒋山,应对称旨者辄赐金袈裟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A
4.①多次在蒋山建法会,(对)应答问题能符合皇帝心意的人就赏赐给他金袈裟衣。
②(李仕鲁)正要推崇(或“推广发扬”)朱氏学问,把排除(或“驱退”“驱除”“去除”)佛学作为自己的任务(或“责任”“职责”)。
③陛下沉溺佛教,怪不得听不进我的话了。(或:难怪我的进言不能被采纳了;听不进我的话就不用感到奇怪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珍,徐州丰人也。少与庞师古等俱从梁太祖为盗。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太祖初镇宣武,珍为太祖创立军制,选将练兵甚有法。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珍选将五十余人,皆可用。梁败黄巢、破秦宗权、东并兖郓,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义成军乱,逐安师儒,师儒奔梁。太祖遣珍以兵趋滑州,道遇大雪,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遂乘其城。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秦宗权遣卢瑭、张晊等攻梁,是时梁兵尚少,数为宗权所困。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珍曰:“偏将欲专杀邪?”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珍得所募兵万余以归,太祖大喜曰:“贼在吾郊,若践吾麦,奈何!今珍至,吾事济矣!且贼方息兵养勇,度吾兵少,而未知珍来,谓吾不过坚守而已,宜出其不意以击之。”乃出兵击败晊等,宗权由此败亡,而梁军威大振,以得珍兵故也。
珍从太祖取濮州,刺史朱裕奔于郓州。太祖乃还汴,留珍攻郓州。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郓人不出。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朱裕登陴,开门内珍军,珍军已入瓮城而垂门①发,郓人从城上磔石以投之,珍军皆死瓮城中,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唐宾者,陕人也。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唐宾部将严郊治厩失期,军吏督之,郊诉于唐宾,唐宾以让珍,珍怒,拔剑而起,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遣使者告唐宾反。使者至夜而见之,太祖大惊,然已夜矣,不能有所发。明日,珍迎谒,太祖命武士执之。诸将霍存等十余人叩头救珍,太祖大怒,举胡床掷之曰:“方珍杀唐宾时,独不救之邪!”存等退,珍遂缢死。(节选自《新五代史·朱珍传》)
【注】①垂门:吊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珍为将,善治军选士善:喜爱。
B.珍趣兵疾驰,一夕至城下趣:通“促”,催促
C.请先斩而后白白:禀报。
D.唐宾以让珍让:责备。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朱珍“善治军”和对敌时“勇猛过人”的一组是( )
A.太祖得诸将所募兵及佗降兵,皆以属珍
珍仅以身免,太祖不之责也
B.立斩仁遇以徇军,军中皆感悦
未尝不在战中,而常勇出诸将
C.太祖乃拜珍淄州刺史,募兵于淄青
珍去郓二十里,遣精兵挑之
D.珍屯萧县,闻太祖将至,戒军中治馆厩以待
唐宾拂衣就珍,珍即斩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珍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
B.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任命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
C.在与卢瑭、张晊等人交锋的时候,梁太祖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让自己的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等到朱珍带着招募的士兵前来支援之后才出兵击败卢瑭、张晊等人。
D.朱珍杀掉唐宾后,梁太祖十分气愤,他捉住了朱珍后,尽管霍存等人纷纷为朱珍求情,但梁太祖指责他们在朱珍杀唐宾时没有为唐宾求情,于是霍存等人退下,朱珍到底被处死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义成军以为方雪,不意梁兵来,不为备,遂下之。
②朱裕诈为降书,阴使人告珍,约开门为内应。珍信之,夜率其兵叩郓城门。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①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
②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告诉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相信了他,在夜里率领军队攻打郓城城门。
本题解析:
小题1: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小题1:朱珍杀掉张仁遇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件事收拢人心,虽然手段比较毒辣,但也能看出他善于使用各种方法来赢得士卒的好感。“而常勇出诸将”一句更能直接看出他对敌时“勇猛过人”
小题1:“士兵休息,养精蓄锐”的不是梁太祖,而是“贼”,梁太祖也没有采取坚守城池的策略,那只是“贼”对梁太祖的军事实力的评价。
小题1:①雪:下雪,名词作动词(1分);意:料想(1分);遂:于是,就(1分);下:攻下,攻克(1分),整句句意(1分)。②诈:假作(1分,);阴:暗中(1分);叩:攻打(1分);夜:在夜里,名词作状语(1分);整句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朱珍,徐州丰县人。年轻时和庞师古等人都跟随梁太祖做盗贼。朱珍作将领,善于治理军队挑选士兵,梁太祖最初镇守宣武军时,朱珍为梁太祖创立军队的制度,选将练兵很有办法。梁太祖获得的众将领招募的士兵和其他投降的士兵,都归朱珍统率,朱珍从中挑选将领五十多人,都能用。梁打败黄巢、击溃秦宗权、向东吞并兖、郓二州,朱珍都参加了战斗,他的勇猛常常超过众将领。
义成军内乱,驱逐安师儒,安师儒逃奔梁。梁太祖派朱珍率兵奔赴滑州,路上碰到大雪,朱珍催促军队快速前进,仅用一夜就赶到城下,于是登城。义成军认为正在下雪,没有料想到梁兵会来,没有防备,于是梁军攻下滑州。
秦宗权派遣卢瑭、张晊等进攻梁,这时梁兵还很少,几次被秦宗权围困。梁太祖于是拜朱珍为淄州刺史,在淄、青二州招募士兵。朱珍的副将张仁遇对朱珍说:“军中如有违犯命令的人,请求先斩后奏。”朱珍说:“副将想专权杀人吗?”立即杀掉张仁遇,将其尸体在军中展示,军中士兵都感动喜悦。朱珍率领招募到的士兵一万多人返回,梁太祖大喜说:“贼兵在我郊外,如果践踏我的麦田,怎么办!现在朱珍回来,我的事就好办了!何况贼军正让士兵休息,养精蓄锐,估计我的兵少,并不知道朱珍回来,说我不过是坚守罢了,应当出其不意攻击他们。”于是出兵打败张晊等,秦宗权从此败亡,而梁的军威大振,都是因为得到朱珍招募的士兵的缘故。
朱珍跟随粱太祖攻取濮州,刺史朱裕逃到郓州。梁太祖于是返回汴州,留下朱珍进攻郓州。朱珍离郓州二十里,派精兵挑战朱裕的军队,郓州人不敢出战。朱裕假作降书,暗中派人召唤朱珍,约定打开城门作内应。朱珍信以为真,趁夜率领军队叩击郓城城门,朱裕登上城上矮墙,开门让朱珍的军队入城,朱珍的军队进入瓮城后吊门起动,郓州人从城墙上投下乱石,朱珍的军队都死在瓮城中,朱珍仅仅免于一死,梁太祖并没有责备他。
李唐宾,陕州人。朱珍屯驻萧县,听说梁太祖将要到来,命令军中准备馆舍马房等待。李唐宾部下将领严郊整治马房超过期限,军吏催逼,严郊向李唐宾诉苦,李唐宾因此责备朱珍,朱珍发怒,拔剑而起,李唐宾挥动衣服奔向朱珍,朱珍当即杀掉他,并派使臣报告李唐宾^造**。使臣到晚上才见太祖,梁太祖大惊,但已是晚上了,不能做什么。第二天,假装逮捕李唐宾的妻子儿女入狱,于是前往朱珍的军队。离萧县三十里,朱珍迎见,梁太祖命令武士把朱珍逮捕。众将领霍存等十多人叩头为朱珍求情,梁太祖大怒,举起胡床砸向他们说:“朱珍杀李唐宾的时候,为什么偏不救他呢!”霍存等人退下,朱珍于是被绞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