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去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顷之,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
【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承:接受
B.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举:推荐、选用
C.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信:果真、的确
D.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假:授予、给予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
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
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④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
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贺是唐朝宗室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时诗文便震动京城。
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着总角发、穿着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
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传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B
4.(1)如果是古人,我们也许不知道;是今人,哪里有不认识此人的道理。
(2)除了喝酒大醉,(或)参加丧礼,李贺通常都是这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可胜道也哉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予观夫巴陵胜状
C.二战而一胜一负
D.举不胜举
2.下列关于文段内容要点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记游山所见的景物
B.写游华山洞的经过
C.写游华山洞的心得
D.提出治学应采取的态度
3.下列说法与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A.目标越远大,能够达到的人就越少。
B.要达到目的应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志、力、物,其中 “志”是根本。
C.只要“尽吾志”,即使没有成功也可以无悔了。
D.古人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往往比今人更深入、广泛。
4.翻译下列句子。
(1)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D
4.(1)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
(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移树说
(明)李东阳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棱[注],絙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卧而北,树为壤所垫,渐高以起。卧而南亦如之。三卧三起,其高出于坎。棚木为床横载之,曳以两牛,翼以十夫。其大者倍其数。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阅岁而视之,成者十九。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再阅岁而视之,其成者又十而九也。于是干条交接,行列分布,郁然改观,与古墓无异焉。夫规大而坎疏,故根不离;宿土厚,故元气足;乘虚而起渐,故出而无所伤。取必于旦夕之近,而巧夺于二十余年之远,盖其治之也有道,而行之也有序尔。
予因叹夫世之培植人材,变化气习者,使皆得其道而治之,几何不为君子之归也哉?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越三年,志业并进,再诎有司,将归省其亲。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
【注】①陊:duò塌,落。②絙:gēng大绳,粗索。③诎:qū弯曲,屈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比辟地东邻比:近来
B.规其根围数尺规:规定
C.而行之也有序尔序:条理
D.阅岁而视之阅:经历